当前位置:历史谷 >

其六的精彩文章

《浪淘沙·其六》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浪淘沙·其六》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浪淘沙·其六刘禹锡〔唐代〕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注释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江隈:江湾。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
  • 7047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
  • 20646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开篇犹如巨石投江,激起百丈波澜
  •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开篇犹如巨石投江,激起百丈波澜

  •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
  • 4463
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 南北朝诗文赏析之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在诗中用了什么艺术形式?

  • 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
  • 30276
曹植《杂诗七首·其六》:体现了作者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 曹植《杂诗七首·其六》:体现了作者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
  • 9621
《塞下曲·其六》中唐诗人戎昱所作,该如何赏析?
  • 《塞下曲·其六》中唐诗人戎昱所作,该如何赏析?

  •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唐诗人戎昱所作的《塞下曲·其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塞下曲·其六戎昱〔唐代〕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鉴赏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
  • 27083
《田园乐七首·其六》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 《田园乐七首·其六》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 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唐代〕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赏析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
  • 29942
《田园乐七首·其六》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田园乐七首·其六》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唐代〕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赏析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
  • 21186
赏析唐·王维《田园乐·其六》: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鸣
  • 赏析唐·王维《田园乐·其六》: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鸣

  •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中,《田园乐·其六》是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本文将对《田园乐·其六》原文及赏析进行探讨。《田园乐·其六》原文如下...
  • 29773
《田园乐七首·其六》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田园乐七首·其六》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田园乐七首·其六王维〔唐代〕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注释宿雨:昨夜下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家童:童...
  • 4577
《前出塞九首·其六》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前出塞九首·其六》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唐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
  • 18236
田园诗人陶渊明《饮酒·其六》原文、译文及注释
  • 田园诗人陶渊明《饮酒·其六》原文、译文及注释

  • 陶渊明《饮酒·其六》。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饮酒·其六陶渊明〔魏晋〕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译文及注释译文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夏商周...
  • 14761
《拟行路难·其六》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 《拟行路难·其六》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南北朝〕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译文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大丈夫一...
  • 19315
《前出塞九首·其六》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前出塞九首·其六》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唐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
  • 29392
《劝农·其六》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 《劝农·其六》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 劝农·其六陶渊明〔魏晋〕孔耽道德,樊须是鄙。董乐琴书,田园不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译文孔丘沉溺在道德,鄙视樊须问耕田。董氏仲舒乐琴书,三载不曾践田园。若能超脱世俗外,效法斯人崇高贤;怎敢对之不恭敬,当颂礼赞美德全。注释孔耽:孔:孔子。耽(dān):沉溺,迷...
  • 24385
唐代诗词赏析之田园乐七首·其六,该诗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唐代诗词赏析之田园乐七首·其六,该诗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唐代:王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
  • 16620
戎昱《塞下曲·其六》:寄寓了作者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 戎昱《塞下曲·其六》:寄寓了作者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 戎昱[róngyù](生卒年不详,约生于740年前后,卒于800年后),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戎昱的《...
  • 5856
秦王扫六合之后 其他六位国王又是怎么被处置的
  • 秦王扫六合之后 其他六位国王又是怎么被处置的

  •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王灭六合故事,欢迎关注哦。赢政用了10年的时间灭六统一,先后按顺序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从未屠城的战争中,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赢政灭掉六国之后,其六国君王被如何处置?1、韩王安前230年,...
  • 29648
为什么说六国其实被楚国所灭?其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六国其实被楚国所灭?其原因是什么?

  •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中,六国是指当时中国境内的六个国家,它们分别是齐国、晋国、楚国、燕国、赵国和魏国。然而,这些国家最终都被楚国所灭了,那么,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 27307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
  • 2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