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谏察的精彩文章

中国智慧故事之马皇后谏察错案,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 中国智慧故事之马皇后谏察错案,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马皇后谏察错案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之一。朱元璋生性急躁,当了皇帝以后,变得待人苛刻,更加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每当朱元璋临朝震怒时,马皇后就从中调停,有不少...
  • 21729
魏征直谏 魏征犯颜直谏
  • 魏征直谏 魏征犯颜直谏

  •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
  • 11151
劝酒不劝色!为何谏臣魏征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劝酒不劝色!为何谏臣魏征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图片来...
  • 9162
三谏之义的故事
  • 三谏之义的故事

  • 【典故】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释义】指事君之正道。【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网络配图【成...
  • 6267
纳谏并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却亡国
  • 纳谏并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却亡国

  •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
  • 23392
揭秘:邹忌为何要讽谏?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 揭秘:邹忌为何要讽谏?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 邹忌从与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认为对帝王治国平天下也有促进作用,邹忌在向齐王进谏的时候,也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巧妙的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类比的方式。从小家到大家,管理国家与管理家庭有异曲同工之处,邹忌不想让齐王的双眼被自己的地位、权势等因素蒙蔽了,这...
  • 18307
汤开远:明末著名谏臣,崇祯为何不采纳他的谏言?
  • 汤开远:明末著名谏臣,崇祯为何不采纳他的谏言?

  • 很多人都不了解汤开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看明史史料,经常会读到一句话,明亡实则亡于嘉靖,有人说亡于万历,还有人说亡于天启,总之各种说法不一样,其实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从嘉靖朝开始本来是束缚皇帝的士大夫开始站到皇帝一边,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敢于直言者变得凤毛麟角,而...
  • 18932
张学良一次不为人知的兵谏:曾试图兵谏张作霖
  • 张学良一次不为人知的兵谏:曾试图兵谏张作霖

  •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九年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
  • 13538
最牛谏臣魏征:魏征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最牛谏臣魏征:魏征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不过,唐...
  • 14400
察举制考察什么:察举制后发展成什么
  • 察举制考察什么:察举制后发展成什么

  •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对于人才的种类不拘一格,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国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是很严苛的。四科取士常见的选官标准有:四科取士与光禄四行。四科取士即第一科德行高妙,志杰清白;二科为学通修行,经中博士;三科则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案能覆问,文中御史。四科为刚...
  • 3863
《鬓边不是海棠红》察察儿是谁演的?察察儿扮演者资料介绍
  • 《鬓边不是海棠红》察察儿是谁演的?察察儿扮演者资料介绍

  • 《鬓边不是海棠红》这部剧虽然才播出没多久,但是却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在剧情里察察儿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很关键了,因此关于察察儿的扮演者资料大家都很好奇。那么察察儿是谁演的?扮演者张译兮的个人资料是什么?00后小演员原名张婷与父母和妹妹合照曝光,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吧...
  • 6353
《晏子谏齐景公》晏子是用什么方法来劝谏景公的
  • 《晏子谏齐景公》晏子是用什么方法来劝谏景公的

  •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
  • 30043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图片来...
  • 10453
谏臣魏征有哪些趣事?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劝谏
  • 谏臣魏征有哪些趣事?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劝谏

  • 站在帝国权利顶点的皇帝,想要满足自己花心的私欲,想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位大臣的一番劝诫,竟然让皇帝打消了这个念头,专心处理朝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
  • 16940
用来监察百官的台谏制度,为何成了奸臣的工具呢?
  • 用来监察百官的台谏制度,为何成了奸臣的工具呢?

  • 宋朝时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监察、谏言系统,这个制度适用于选拔官员、议论政事、监察百官等各个方面,能对君权和相权都拥有监察权力,是一套极为完善的监察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最终却最终沦为奸臣打压异己、陷害忠良的工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
  • 27547
揭秘:邹忌为何要讽谏?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 揭秘:邹忌为何要讽谏?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 邹忌从与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认为对帝王治国平天下也有促进作用,邹忌在向齐王进谏的时候,也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巧妙的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类比的方式。从小家到大家,管理国家与管理家庭有异曲同工之处,邹忌不想让齐王的双眼被自己的地位、权势等因素蒙蔽了,这...
  • 9553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何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图片来...
  • 26871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何亡国?
  •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何亡国?

  •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
  • 10304
《谏逐客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谏逐客书》鉴赏
  • 《谏逐客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谏逐客书》鉴赏

  • 《谏逐客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这是李斯给秦王的一个奏章。该文以实效性,论据多和针对性强为主要特色,说服了秦始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这件事是在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
  • 30446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啥亡国?
  •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啥亡国?

  •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
  • 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