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秦楚的精彩文章

历史上秦楚两国结盟长达三百余年,最后又因何破裂?
  • 历史上秦楚两国结盟长达三百余年,最后又因何破裂?

  •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弱,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南方的楚、北方的晋、西方的秦、东方的齐成为涣涣大国。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前627年秦楚正式结盟,公元前342年秦楚盟友关系的结束,结盟持续长达三百余年。那么,秦楚为何结盟三百余年,又为何关系...
  • 24743
鄢郢之战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秦楚鄢郢之战?
  • 鄢郢之战的历史影响:该如何评价秦楚鄢郢之战?

  • 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此战,秦国的胜利,进一步打击和消弱了楚国的实力,从此,楚国更加衰弱。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年),秦昭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
  • 3794
在战国中期,能力压秦楚的齐国,为何下场会那么惨?
  • 在战国中期,能力压秦楚的齐国,为何下场会那么惨?

  • 说到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前343年,不可一世的魏国为了重新树立自己作为天下霸主的形象,趁刚刚经历了申不害变法的韩国国力衰弱之际,对其发动了战争,一度包围韩国国都。韩昭侯一边组织韩军坚持抵抗,一边遣使向齐国求援。面对战斗力极强的魏武卒,齐威王君...
  • 9816
巅峰时期的赵国疆域有多大 仅次于秦楚两国
  • 巅峰时期的赵国疆域有多大 仅次于秦楚两国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赵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
  • 27889
李信与秦楚之战:战略与信任的较量
  • 李信与秦楚之战:战略与信任的较量

  •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统一大业中,楚国作为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国家,其战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信,作为秦国的将领,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军队为何能打败楚国?秦始皇对他有何举动?这些问题的答案,深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首先,李信军队之所以能打败楚国,主要是由于其精妙的战...
  • 26725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原文欣赏
  •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原文欣赏

  •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於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後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脩仁行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
  • 7357
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最先衰落
  • 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最先衰落

  • 齐、秦、楚三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它们之间的争霸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之一。然而,在三个强国的争霸中,强大的楚国却最先衰落,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探究。本文将探讨楚国最先衰落的原因。楚国在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国,其疆域广袤,占据了今天的湖北、河南...
  • 29041
解密:秦楚鄢郢之战之后留下了哪些轶事故事?
  • 解密:秦楚鄢郢之战之后留下了哪些轶事故事?

  • 臭池据《水经注》所载:鄢郢之战中,秦将白起见久攻不下,决定引水灌鄢(湖北宜城)。水从城西灌到城东,在一个叫熨斗陂的地方入注成渊,水流冲垮了城池的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故称熨斗陂为“臭池"。白起渠据说白起灌鄢的水是从距鄢城百里之遥的南漳县武安镇蛮...
  • 21708
秦楚鄢郢之战简介:楚国的两座都城先后被攻占
  • 秦楚鄢郢之战简介:楚国的两座都城先后被攻占

  • 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国腹地,攻下楚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在战争中,秦将白起选择最佳出兵时机和进军路线,取得攻楚的战略主动。秦军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乘楚王...
  • 2096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意思?为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国人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意思?为何亡秦的一定是楚国人

  •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故事。对先秦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一定听过这样的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一定知道秦于二世而亡之后,天下混乱,生灵涂炭。项羽与刘邦各怀己志,失鹿共逐,最终秦朝灭...
  • 11365
秦灭楚之战楚国兵力 秦灭楚之战双方伤亡
  • 秦灭楚之战楚国兵力 秦灭楚之战双方伤亡

  • 秦灭楚之战,也称灭楚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5年—前22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楚国和越国残余势力的作战。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
  • 4437
朝秦暮楚,楚国的实力堪比秦国 楚国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 朝秦暮楚,楚国的实力堪比秦国 楚国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 很多人都不了解朝秦暮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朝秦暮楚”这个四字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由此可见,楚国实力足以比肩秦国。楚国雄踞长江、汉水流域,拥有发展农业的最好...
  • 9684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楚国势力是如何整合起来的?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楚国势力是如何整合起来的?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末楚国势力是如何整合起来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起兵。同年9月,项梁在会稽起兵。但是,直到第二年3月,项梁才渡过长江。在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项梁一直在干什么?显然是一直在巩固江东地区,并且观望天下形...
  • 24543
秦救楚之战: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
  • 秦救楚之战:吴国破楚国,秦国为什么要救楚国?

  • 春秋战国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可以一己之力抵挡其他大诸侯合纵连横。远交和近攻,是相辅相成的手段。秦国在春秋时代,先是与晋国结为秦晋之好,后又与楚国结为秦楚之好,两段寻找朋友的过程,秦国也受益匪浅。秦晋之好,是秦穆公时期,从晋惠公断断续续的十多年,到晋文公短暂的几年,又到...
  • 785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为何壮烈失败于秦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为何壮烈失败于秦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为何壮烈失败于秦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楚国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楚国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其疆域横跨现今的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然而,在公元前223年,楚国最终被秦国所灭。本文将探...
  • 20794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灭亡秦的是哪三户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灭亡秦的是哪三户

  • 对亡秦预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说的是哪三户?司马迁曾在《史记》一书中写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因此楚国对秦国的仇恨最深,民间也流传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是六国之中齐国与秦国同样的强大,而赵...
  • 30695
朝秦暮楚,秦楚四百年恩怨与情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朝秦暮楚,秦楚四百年恩怨与情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北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朝秦暮楚”说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一些小国为了更好地生存,时而为秦国效力,时而向楚国靠拢。许多谋士也不免时而替秦国出主意,时而向楚国献计策。更有...
  • 3606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人对楚地统治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人对楚地统治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人对楚地统治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先秦时代,最贴切的恐怕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秦国攻灭六国的过程中,楚国人的抵抗无疑是最激烈的。这就让秦人在占领楚国全境后,采取了非常带有歧视性的管理方...
  • 21976
秦楚之间有何恩怨纠葛?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秦楚之间有何恩怨纠葛?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秦楚之间有何恩怨纠葛?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楚两国都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诸侯国,同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恩怨纠葛数百年。两国关系,从春秋开始,可以分为蜜月期、交恶期、生死期。蜜月期早在秦穆公和楚庄王之后,因为秦国需要借助楚国实力...
  • 22139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意思 秦朝为什么是楚国人所灭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什么意思 秦朝为什么是楚国人所灭

  •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秦朝和楚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句秦朝灭亡之前的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就算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能够消灭秦国的也必然是楚国。关于秦朝的灭亡,肯定离不开秦国自身原因。后来。出身楚国的项羽亲手推翻了秦朝,也让这句...
  • 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