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面涅的精彩文章

狄青简介:北宋时期名将,因面有刺字而人称“面涅将军”
  • 狄青简介:北宋时期名将,因面有刺字而人称“面涅将军”

  •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狄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出...
  • 29913
面涅将军狄青:竟是和岳飞相似的悲剧将军!
  • 面涅将军狄青:竟是和岳飞相似的悲剧将军!

  • 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
  • 11945
“面涅将军”狄青:北宋第一名将,却抑郁含恨而死
  • “面涅将军”狄青:北宋第一名将,却抑郁含恨而死

  •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狄青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宋一朝,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朝廷统治,宋朝的历代帝王对武将都是多加防范。并经常更换统兵将领,设置枢密院来负责军务,以把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从而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枢密院的...
  • 15280
历史上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最后为何含恨而终?
  • 历史上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最后为何含恨而终?

  •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狄青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有宋一朝,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朝廷统治,宋朝的历代帝王对武将都是多加防范。并经常更换统兵将领,设置枢密院来负责军务,以把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从而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可...
  • 12024
面涅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
  • 面涅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

  • 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
  • 16074
人称"面涅将军"的狄青,战功赫赫最后怎么死的?
  • 人称"面涅将军"的狄青,战功赫赫最后怎么死的?

  •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狄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北宋除去开国的功臣将领外,若论名将,最杰出的应是狄青,而南宋则是岳飞冠顶。这其中的缘故,大概是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武将再杰出也不受待见。狄青和岳飞二人所处朝代不同,但名气差不多,其人生结局相同又不同。南宋岳飞抗金...
  • 24699
北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最后为何抑郁而终
  • 北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最后为何抑郁而终

  • 狄青是北宋仁宗年间著名的军事将领。狄青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公元1057年,享年50岁。狄青是山西人,因骁勇善战,人称“面涅将军”。纵观狄青生平,一共可分为四个阶段。狄青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出生。狄青16岁的时候,因代兄长受过,狄青入京当兵。早年间,狄青在军营中四一名骑兵,随后担任...
  • 10874
面涅将军狄青:和岳飞相似的悲剧将军!
  • 面涅将军狄青:和岳飞相似的悲剧将军!

  • 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
  • 22607
涅尔瓦皇帝 涅尔瓦银币
  • 涅尔瓦皇帝 涅尔瓦银币

  • 涅尔瓦,古罗马帝国皇帝,全名叫做玛尔库斯·寇克乌斯·涅尔瓦,又译作内尔瓦,古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第一位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在意大利半岛出生的罗马皇帝。生卒时间30年11月8日-98年1月27日。人物简介涅尔瓦,全名马库斯·科克乌斯·涅尔瓦·恺撒·奥古斯都(公元30年11月8日-公元...
  • 30454
梅特涅的政策和影响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梅特涅的政策和影响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人物的影响力深远而持久,他们的思想、政策和行动塑造了世界的发展轨迹。弗朗茨·路德维希·冯·梅特涅(FranzLudwigvonMetternich)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奥地利外交家,也是19世纪初欧洲政治的重要人物。他的政策和影响,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
  • 21806
名将科涅夫简介 使科涅夫惨败的是那场战役?
  • 名将科涅夫简介 使科涅夫惨败的是那场战役?

  • 科涅夫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员,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认为科涅夫是唯一一个能与朱可夫匹敌的人物,在苏联红军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员之中,只有科涅夫和朱可夫两个人最后并肩一起进攻到了列宁格勒。而科涅夫起初并没有...
  • 10939
佩切涅格人是蒙古人吗 佩切涅格人是哪里人
  • 佩切涅格人是蒙古人吗 佩切涅格人是哪里人

  • 佩切涅格人,外文名Pechenegs或Patzinaks,是指中亚大草原上操着突厥语族佩切涅格语的半游牧民族,最早记录时间是在7世纪,最后在匈牙利定居下来。佩切涅格人(Pechenegs),是中亚大草原上操着突厥语族佩切涅格语的的半游牧民族,是西突厥的一支。佩切涅格人受到葛逻禄的驱逐而迁往咸...
  • 3781
海因里希·海涅怎么读?海涅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 海因里希·海涅怎么读?海涅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Heine,1797年-1856年),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歌的狮子”。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海涅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海涅出生于德国巴登州的一个犹太家庭,他...
  • 9869
英雄莫问出处 北宋之面涅大将:狄青
  • 英雄莫问出处 北宋之面涅大将:狄青

  • 面涅将军——狄青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
  • 6432
揭秘面涅将军狄青和百花公主的故事
  • 揭秘面涅将军狄青和百花公主的故事

  • 狄青和百花公主是动画片《大英雄狄青》中的主要人物。《大英雄狄青》于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讲述了北宋名将狄青成为一代英雄的故事。网络配图这部动画连续剧共有52集,是国产历史题材动画片的代表作品。剧中,狄青和百花公主的情感纠葛牵动着观众的心,很多观众看完动画片都...
  • 11584
科涅夫与朱可夫的相似之处?科涅夫的成就
  • 科涅夫与朱可夫的相似之处?科涅夫的成就

  • 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苏联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员,并且都受到了苏联政府的表彰,也获得了苏联英雄等多个褒美的勋章。朱可夫和科涅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是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另外,他们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争中获...
  • 28677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意义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意义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 勃列日涅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意义深远。以下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几个方面的意义:推动苏联经济的发展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加强工业生产的管理、推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 6005
克莱门斯·梅特涅外交 克莱门斯·梅特涅回忆录
  • 克莱门斯·梅特涅外交 克莱门斯·梅特涅回忆录

  • 克莱门斯·梅特涅一般指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的外交家,生卒时间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主要成就1809-1848领导奥地利的政治外交39年之久,运用出色外交手段帮助反法同盟对抗拿破仑。出生与成长梅特涅故宅,科布伦茨梅特涅1773年5月15日出生...
  • 13859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什么?包括哪些不同的方面?
  •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什么?包括哪些不同的方面?

  •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指苏联前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所推行的一种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这种主义强调稳定、团结和保守,反对任何形式的改革和挑战现有的政治体制。具体来说,勃列日涅夫主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上的保守主义。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经济已...
  • 6178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
  •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

  •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
  • 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