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举监的精彩文章

施公案第38回:回县审豪霸,举监闹公堂
  • 施公案第38回:回县审豪霸,举监闹公堂

  •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
  • 5183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什么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谁更大
  •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什么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谁更大

  •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宦官机构中最具有权势的职业,有着内相之称。那么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有多大,他们的官阶几品?要说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我们还是要解释一下与之相关的机构——内阁。话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统领六部,独揽大权,如此以来,皇帝的工作量就是大量的增加,...
  • 18464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 科举分两大类,为何文举盛行,武举却鲜为人知?

  •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隋朝以后我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那自然就是由隋炀帝开创的科举制了。这奠定了后世人才选拔的一条重要的基本途径。但科举考试也分...
  • 21401
唐玄宗科举制度介绍 列举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 唐玄宗科举制度介绍 列举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

  •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一直到现在为止都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一项制度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出现在后来的被废除其间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和变革,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唐玄宗在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中有非常多的和他的前辈不一样的地方。以往的科...
  • 31555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最新剧情中桑祈有没有中举?
  • 《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最新剧情中桑祈有没有中举?

  • 由赵露思、徐开骋领衔主演的《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目前正在热播当中。该剧是一部古装爱情题材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女子桑祈为了完成哥哥遗愿,以女弟子的身份进入国子监,并与师生相亲相爱,携手拼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最新的剧情中,桑祈不负众望,在科...
  • 28272
国子监逐步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形同虚设,有何作用?
  • 国子监逐步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形同虚设,有何作用?

  • “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中国社会,意味着古代中国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便是从仕。在此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有私学和官学之分。而国子监则是全国士子都向往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代表朝廷管理中央官学的核心机构,二是培养官僚后备人员的基地、为朝廷...
  • 15919
科举是什么?科举还有什么用途?
  • 科举是什么?科举还有什么用途?

  • 科举制度除了用来选拔人才,还有什么用途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摆脱贫困”、在金粉世界迅速...
  • 14081
王振读书是想通过科举入仕的 王振最后为什么会进宫做了太监
  • 王振读书是想通过科举入仕的 王振最后为什么会进宫做了太监

  • 很多人都不了解宦官王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明朝的皇帝出名,明朝的贤后也出名,就连明朝的宦官都十分出名。而要说到明朝的宦官,就不得不提王振了,因为他是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宦官。明武宗宠信的宦官刘瑾,就是以王振作为榜样的。其实王振原是读书人,他的志向也是想通过...
  • 27851
武举制度的改革,不比科举简单
  • 武举制度的改革,不比科举简单

  • 武举是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的科举考试制度。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应武举者,宋人习武图于每年十月由州府举选送至京师,十一月于尚书省兵部进行考试。武举考试的内容有长垛、骑射、步射、马枪、翘关(举重)、言语、材貌等。兵部考试合格者依其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
  • 7762
郑和原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他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 郑和原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他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他本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却完成了七次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航行,他本身其实是朱棣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为何他能够担此重任?而他下西洋之后,又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什么影响?其实对于中国皇朝来...
  • 6286
古代有文举和武举 武举为何没有文举出名
  • 古代有文举和武举 武举为何没有文举出名

  • 古代存在文武科举,为何一提到科举,大家首先想到的却是文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有文武两举,但很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提到科举考试,想当然的就是文举,接着脑海里就浮现出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期待一举成...
  • 15608
察举制以什么取人?察举制介绍
  • 察举制以什么取人?察举制介绍

  •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核心是以考试取人。在察举制下,各级官府会定期举行科举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被选为官员。察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是通过推荐人才来选拔官员的。到了唐代,科举考试开始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宋代时,科举考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
  • 4098
太监也曾举行过示威游行:抗议没能成功进宫
  • 太监也曾举行过示威游行:抗议没能成功进宫

  • 香港非法“占中”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给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民怨沸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关注相关新闻报道的同时,笔者灵机一动,在中国古代有没有非法集会呢?查找资料后,还真的找到了一例。虽然与“占中”性质不同,写出来也颇有趣味。这起非法集会发生...
  • 9878
郑举举是什么人?唐代长安名妓郑举举生平简介
  • 郑举举是什么人?唐代长安名妓郑举举生平简介

  • 郑举举,唐代长安名妓,性格豪放,以口才出众、颇具大将风度、善以快刀斩乱麻处理尴尬场面而著称;郑举举到后来年华渐老,又性情傲僻而渐渐隐退。郑举举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绎真互为席。而女傅非貌者,但负流品,巧谈谑,亦为诸朝士所眷。常有名贤醵宴,辟数妓,举举者预焉。今左谏王致君...
  • 31971
一个太监的善举,如何为大明保住了皇室血脉?
  • 一个太监的善举,如何为大明保住了皇室血脉?

  • 通过史料,我们发现明朝其实还是有好太监,比如成化年间的张敏。就是因为此人一次善心大发,才保住了皇帝的血脉,继而挽救王朝。故事还是要从成化皇帝说起。成化皇帝,史称明宪宗,也叫朱见深。明宪宗朱见深之所以能够让人记住,最主要的是他一生宠爱一个比他大十几二十岁的宫女。事情...
  • 19710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
  •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

  • 清朝一皇帝为何亲自监考科举考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科举制,是以前普通老百姓想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渠道,这个起源于隋,一直沿袭到清朝的辉煌之路,被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有需求,就有捷径,科举舞弊层出不穷,比如明朝著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把年少成名的唐伯虎彻底打回...
  • 5866
唐中宗时国子监制度成熟:延续至清废科举时
  • 唐中宗时国子监制度成熟:延续至清废科举时

  • 国子监是唐朝政府主管的教育机关,驻长安城的务本坊。国子监制度并非固有,也并非不变。它在唐高祖至中宗时几次变更,最终在唐中宗神龙元年成熟稳定,并得以延续一千余年,至清。唐朝的大学,在唐玄宗时增加了一所广文馆,不过唐之大学一般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此六学皆隶...
  • 27542
彭羕能被庞统举荐,为何却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 彭羕能被庞统举荐,为何却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历史中很多受过折磨的人,往往能够成就大事。今天要讲的一位,他被自己的主公剃去头发和胡须,戴上刑具处罚,并被贬为奴隶。这番羞辱没能彻底击败他,而是引导他走向另一条光辉的道...
  • 5133
武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科举为何要增加武举?
  • 武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科举为何要增加武举?

  • 武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武举是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的科举考试制度。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应武举者,宋人习武图于每年十月由州府举选送至京师,十一月于尚书省兵部进行考试。武举考试的内容有长垛、骑射、步射、马枪、翘关(举重)、...
  • 14319
“号子”最初指科举考试“号房” 后成监狱牢房代称
  • “号子”最初指科举考试“号房” 后成监狱牢房代称

  • 中国人的日常口语把监狱里的牢房俗称为“号子”,比如说谁谁谁进了“号子”,也就是进了监狱牢房的意思。甚至一些文学著作和新闻媒体也常常使用这一称谓。监狱就是监狱,牢房就是牢房,跟“号子”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一俗称出自古代的科举考试。据《明史·选举志》载:“试士之所,...
  • 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