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移山的精彩文章

狮驼王: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七大圣之一,亦称移山大圣
  • 狮驼王: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七大圣之一,亦称移山大圣

  • 狮驼王,即移山大圣,《西游记》中登场的角色,七大圣之一,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狮驼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之时,狮驼王也自称移山大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角色本相移山大圣的名字很乱,网上的多个《西游记》版...
  • 10277
古代上门女婿有多惨?诗人李白被迫移居山东
  • 古代上门女婿有多惨?诗人李白被迫移居山东

  • 上门女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倒插门,上到皇家驸马下到平常百姓,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但是您知道,自古以来,这上门女婿过得都有多悲惨吗?网络配图咱们先来看看皇家的上门女婿,也就是驸马,驸马之前都是皇帝的副驾驶员。在古代,皇帝出行都驾马车,为防止被袭,都会安排很多副车跟随,以掩人...
  • 17031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真相说什么?你知道了么!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真相说什么?你知道了么!

  • 历史上明朝曾出现多次大移民的现象。明朝大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谁也不愿迁去,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并规定凡移民...
  • 14457
成语“南山可移”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
  • 成语“南山可移”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

  • 成语“南山可移”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拼音】:nánshānkěyí【解释】: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成语故事】:“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署判后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公元...
  • 8740
成语“南山可移”源自何人?有哪些历史典故?
  • 成语“南山可移”源自何人?有哪些历史典故?

  • 成语“南山可移”源自何人?有哪些历史典故?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拼音】:nánshānkěyí【解释】: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成语故事】:“南山可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铁案已定,终无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元铉传》,元铉大署判后曰:“南...
  • 24618
薛丁山征西第30回: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三放薛丁山
  • 薛丁山征西第30回: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三放薛丁山

  •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本站小编...
  • 10152
项斯《山行》:此诗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
  • 项斯《山行》:此诗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

  •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
  • 8903
成语“愚公移山”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呢?
  • 成语“愚公移山”历史出处是哪里?有怎样的典故呢?

  • 【成语】:愚公移山【拼音】:yúgōngyíshān【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成语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
  • 20280
成语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关于愚公移山有什么典故?
  • 成语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关于愚公移山有什么典故?

  • 愚公移山,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百折不挠、百折不回【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一蹶不振【愚公移山的故事】太行、王屋这两...
  • 26765
山西洪洞移民究竟是怎么回事?山西洪洞移民的故事简介
  • 山西洪洞移民究竟是怎么回事?山西洪洞移民的故事简介

  • 山西洪洞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事件之一,发生在明朝中期(1368-1644年)。当时,山西省境内的土地非常贫瘠,许多地方都被荒芜了。为了解决土地荒芜的问题,当时的政府决定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让这些百姓到别的地方安家落户。而洪洞移民则是这个移民活动中的一部分。据史料...
  • 20187
说唐三传第三十回: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三放薛丁山
  • 说唐三传第三十回: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三放薛丁山

  •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说唐演传》《说唐全传》。后与《说唐演义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今存最早刻本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
  • 19105
唐朝宰相李元纮人物简介,宁移南山不改判
  • 唐朝宰相李元纮人物简介,宁移南山不改判

  •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笃厚,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他政绩突出,颇有声誉。开元年间,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
  • 18600
《西游记》中的七大圣都是谁?移山大圣狮驼王
  • 《西游记》中的七大圣都是谁?移山大圣狮驼王

  • 导读:狮驼王,即移山大圣,七大圣之一,孙悟空在花果山遍访英豪之时,结识了狮驼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结拜为兄弟。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之时,狮驼王也自称移山大圣,在后来也没出现过。史前时代中国有狮子分布,但由于气候变迁,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中国的土产狮子就已经绝种了,所以对中国人...
  • 12728
国民政府为孙中山移灵 宋庆龄守灵 众人缅怀
  • 国民政府为孙中山移灵 宋庆龄守灵 众人缅怀

  • 香山碧云葬衣冠,悼念挽联挂满了公祭仪式的现场。在众多题赠挽联的人中,即有孙中山从事革命的同志和追随者,也有他生前的政敌、背叛者,如陈炯明、段祺瑞、袁克文等,香山碧云葬衣冠。孙中山家属在北京中山公园灵堂守灵。图为1925年4月孙中山灵柩移入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安...
  • 20752
山西洪洞移民是哪一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 山西洪洞移民是哪一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 山西洪洞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地之一。据历史记载,自明朝中期开始(1368-1644年),由于当时山西省境内的土地非常贫瘠,许多地方都被荒芜了。为了解决土地荒芜的问题,当时的政府决定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让这些百姓到别的地方安家落户。而洪洞移民则是这个移民活动中的一部...
  • 29692
《北山移文》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北山移文》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北山移文孔稚珪〔南北朝〕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
  • 5235
《愚公移山》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愚公移山》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
  • 30499
愚公移山的故事简介 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
  • 愚公移山的故事简介 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

  • 愚公移山的故事简介愚公移山是什么意思?【愚公移山的意思】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愚公移山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
  • 13734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背后有哪些故事?为什么要移民?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背后有哪些故事?为什么要移民?

  •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事件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1370年-1417年)。这场移民活动是由明朝政府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人口压力和土地不足的问题。据史料记载,当时山西省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的许多百姓因为土地不足和天灾人祸等原因,生...
  • 4134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山远”两句,叙景随情移

  •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一起来...
  • 3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