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诗风的精彩文章

杨万里《新柳》:这首诗颇能代表作者“诚斋体”的诗风
  • 杨万里《新柳》:这首诗颇能代表作者“诚斋体”的诗风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
  • 16997
唐诗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韦应物,诗风较为恬淡高远
  • 唐诗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韦应物,诗风较为恬淡高远

  •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韦应物的详细介...
  • 12958
卢照邻所作的《行路难》,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 卢照邻所作的《行路难》,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卢照邻所作的《行路难》吧。行路难卢照邻〔唐代〕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春风花似...
  • 10225
南北朝诗人阴铿其诗风格为何暗含悲情色彩?
  • 南北朝诗人阴铿其诗风格为何暗含悲情色彩?

  • 关于诗人阴铿简介,阴铿生于511年,卒于563年,字子坚,他的老家位于今天的甘肃。阴铿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因他的写作风格与何逊很类似,后来人将他们二人并称为“阴何”。阴铿画像阴铿是梁朝左卫将军子春的儿子。诗人阴铿简介提到他从小就非常的聪明懂事,在他五岁...
  • 25315
范成大《咏河市歌者》:诗风朴实自然,带有乐府民歌的特性
  • 范成大《咏河市歌者》:诗风朴实自然,带有乐府民歌的特性

  •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
  • 30683
唐朝诗人郑谷的生平如何?他的诗风是怎样的?
  • 唐朝诗人郑谷的生平如何?他的诗风是怎样的?

  • 郑谷(848-909),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郑谷7岁能。父史,开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侍郎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异之。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举进士第,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诗家...
  • 29187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表现作者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表现作者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11084
鲍溶的诗风:情感深沉,意象丰富
  • 鲍溶的诗风:情感深沉,意象丰富

  •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丽宝库中,鲍溶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诗歌风格深沉而内敛,意象丰富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本文将从鲍溶的诗风特点出发,深入探讨他的诗歌魅力。首先,鲍溶的诗风以情感深沉著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
  • 15086
崔颢的诗风产生了怎样的转变?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
  • 崔颢的诗风产生了怎样的转变?与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

  • 崔颢,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再起诗作大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后期以边塞诗为主,他的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崔颢的故事吧。到处游山玩水的李白,一日来到黄鹤楼。登楼四望,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烟波浩渺,只觉天地悠悠,心神开阔,刹那间心中好...
  • 14676
唐朝诗风为什么会盛行呢 原因竟然出在这个制度之上
  • 唐朝诗风为什么会盛行呢 原因竟然出在这个制度之上

  • 还不知道:唐朝诗风为什么会盛行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鼎盛的时期,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诗歌,唐诗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唐诗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
  • 30124
大历诗风是如何形成的?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 大历诗风是如何形成的?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有何特点?

  • 唐代宗登基后,改元大历。大历是盛唐向中唐过渡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在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打击,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受到很大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历时期的诗风显示出了过渡期的特点,这个时期的诗人们,大多经历过盛唐的繁华,诗...
  • 24456
黄景仁——清代的诗人与他的诗风
  • 黄景仁——清代的诗人与他的诗风

  • 黄景仁,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清代的一位重要诗人。那么,黄景仁是什么朝代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黄景仁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这是一个文...
  • 28735
太康诗风是怎样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谁呢?
  • 太康诗风是怎样形成的?代表人物是谁呢?

  •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潘岳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故又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人,西晋文学家。任司空掾、太尉掾、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薄等职。死于“八王之乱”,罪夷三族。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据《世...
  • 27351
鲍君徽诗风,作品特点是什么?
  • 鲍君徽诗风,作品特点是什么?

  • 鲍君徽,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鲍君徽的诗风,看看他是如何在豪放与清新之间找到完美的结合。一、鲍君徽的诗歌特点1.豪放奔放鲍君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歌语言磅礴大气,意境开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 21532
王禹偁简介:北宋白体诗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 王禹偁简介:北宋白体诗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
  • 17748
李贺《蝴蝶飞》:从此诗可看出作者诗风和情感的另一面
  • 李贺《蝴蝶飞》:从此诗可看出作者诗风和情感的另一面

  •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
  • 4567
陆机诗风是怎样的?为什么被誉为“太康之英”?
  • 陆机诗风是怎样的?为什么被誉为“太康之英”?

  •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达佳丽,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作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陆...
  • 10050
喜欢诗风独树异帜的高适,为何25年科举不中?
  • 喜欢诗风独树异帜的高适,为何25年科举不中?

  • 高适是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的人生很富有传奇色彩,50岁之前,基本是干啥啥不成,屡试不第,仕途无名,过得非常窘迫困顿,唯一好处就是闲来无事游历了不少地方。50岁之后,他却犹如神灵附体一般,毅然投笔从戎,10年间就从一介书生变为驰骋疆场的大将军。《旧...
  • 16861
松尾芭蕉的诗风特点是怎样的?如何评价?
  • 松尾芭蕉的诗风特点是怎样的?如何评价?

  • 松尾芭蕉(MatsuoBashō)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诗人、俳句作家,被誉为“俳圣”。他的诗歌和俳句作品充满了感性和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下是松尾芭蕉的诗风特点:1.自然主题:松尾芭蕉的诗歌和俳句作品以自然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善于用...
  • 25763
陈与义的诗风:靠模仿杜甫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
  • 陈与义的诗风:靠模仿杜甫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

  •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陕西西安人,他的先祖是居住在京兆,后来的曾祖父又搬迁到了洛阳,所以他是河南洛阳人。陈与义出生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在宋高宗绍兴八年的时候去世。陈与义是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非常善于填词。他的词虽然在如今保存的并不多,但是都很有鉴赏的价值。陈与义...
  • 2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