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归秋的精彩文章

史达祖诗词名句赏析: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 史达祖诗词名句赏析: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
  • 12078
春秋战国时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春秋战国时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众所周知,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完璧归赵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蔺相如便将带来的宝...
  • 28807
完璧归赵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 完璧归赵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完璧归赵的历...
  • 4403
《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原文介绍
  • 《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原文介绍

  • 越王勾践臣吴至归越,勾践七年也。百姓拜之于道,曰:"君王独无苦矣!今王受天之福,复於越国,霸王之迹,自斯而起。"王曰:"寡人不慎夭教,无德于民,今劳万姓拥于岐路,将何德化以报国人?"顾谓范蠡曰:"今十有二月,己巳之日,时加禺中,孤欲以此到国,何如?"蠡曰:"大王且留,以臣卜日。"于是范蠡进曰:"异...
  • 12076
唐代赵嘏所作的《长安晚秋》,描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唐代赵嘏所作的《长安晚秋》,描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赵嘏,字承佑,唐朝官员、诗人,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赵嘏所作的《长安晚秋》吧。长安晚秋赵嘏〔唐代〕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7980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此词文情逆转,却自然、通脱
  •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此词文情逆转,却自然、通脱

  •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
  • 29347
《以家人之名》结局完美,贺子秋也找到归宿
  • 《以家人之名》结局完美,贺子秋也找到归宿

  • 亲情家庭剧《以家人之名》正在热播,这部的画风和故事情节和韩剧《请回答1988》有些相似,网友纷纷感慨国产家庭剧的实力节节攀升,这部由谭松韵、宋威龙、张新成三兄妹领衔主演的亲情剧评分也一路攀升,每逢更新便有新话题引起网友的热议。随着剧情的推进,三个孩子经过九年分别重...
  • 8961
史达祖的《八归·秋江带雨》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史达祖的《八归·秋江带雨》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史达祖的《八归·秋江带雨》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整首词都弥漫着浓浓的愁苦和悲情,抒发了秋景所触动的感时伤怀之情,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鉴赏。八归秋江带雨,寒沙萦水,入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①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
  • 21449
《凤归云·向深秋》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凤归云·向深秋》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凤归云·向深秋柳永〔宋代〕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译文面...
  • 18499
陆游诗词名句赏析: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 陆游诗词名句赏析: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陆游的《三月...
  • 8232
《八归·秋江带雨》作者史达祖,原文翻译赏析
  • 《八归·秋江带雨》作者史达祖,原文翻译赏析

  • 八归·秋江带雨宋代:史达祖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
  • 27794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 刘禹锡《秋风引》: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 22170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 《秋夕送友人归吴》年代:唐作者:崔涂离心醉岂欢,把酒强相宽。世路须求达,还家亦未安。旅程愁算远,江月坐吟残。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秋夕送友人归吴》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之一。...
  • 9408
张可久诗词名句赏析: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张可久诗词名句赏析: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
  • 21348
春秋时期一代奇才,实至名归夺得霸主的齐小白
  • 春秋时期一代奇才,实至名归夺得霸主的齐小白

  • 说起历史上的齐小白,你们估计不知道是谁,但是说起齐桓公,就应该知道了吧,没错,齐桓公的名字就叫齐小白,小白这个名字虽然看着普通,他可是十分霸气的人物呢。齐襄公十二年,齐国内乱,还是公子的小白和他的王兄公子纠都不在齐国,谁先赶到谁就能继承王位。这两位当然必须快马加鞭,日夜兼...
  • 16937
赵嘏《长安晚秋》:写深秋拂晓的长安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赵嘏《长安晚秋》:写深秋拂晓的长安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 赵嘏[zhàogǔ](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
  • 6667
爱的阶梯剧情介绍第62集 秋妍归来田心婚礼成泡影
  • 爱的阶梯剧情介绍第62集 秋妍归来田心婚礼成泡影

  • 皓天为了安抚田心、也为了回报田心对他的深情厚谊,答应要娶她,可是他却不知道,此时另一个深爱着他的女人——涅磐重生的秋妍,正在他们三个月前约定好的教堂前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等待他出现。皓天又怎么会想到,秋妍的“病逝”只不过是秋妍为了让大家将她遗忘所编织出的谎言呢?而...
  • 19224
他打败了周朝天子 成为春秋实至名归的霸主
  • 他打败了周朝天子 成为春秋实至名归的霸主

  • 春秋时期,郑国建立的较晚,郑桓公征战有功,在授封的土地上建立了郑国,之后一直与周朝的关系很密切,后代在周朝担任要职。等到郑庄公即位时,他也是在周朝当卿士。因为郑国内部纷争不断,郑庄公就无暇经常去给周天子请安。周平王就觉得被轻视了,同时周平王看到郑国的发展很迅速,就起立...
  • 9273
马戴所作的《送僧归金山寺》,描写了秋分里的送别深情
  • 马戴所作的《送僧归金山寺》,描写了秋分里的送别深情

  • 马戴,字虞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姚合为诗友。他以五律见长,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马戴所作的《送僧归金山寺》,和大家一起分享。《送僧归金山寺》【唐代】马戴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
  • 25867
江淹《秋至怀归诗》:表达出了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
  • 江淹《秋至怀归诗》:表达出了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

  •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总共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受当时主流文风和时代世风的影响,他在创作上努力追求新变,江淹正处于处于元嘉诗风向永明诗风的过渡时期,但其诗风既不追求古...
  • 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