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秉笔直书的精彩文章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秉”是执、握的意思,这里指执笔书写。“直”是指正、不曲的意思。“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载,而不去隐讳事实。“秉...
  • 12903
史上书画家使用的毛笔:黄庭坚擅用鸡毛笔
  • 史上书画家使用的毛笔:黄庭坚擅用鸡毛笔

  • 相传,我国的毛笔始于二千多年前秦国大将蒙恬,至今广泛流传“蒙恬造笔”的说法。这种中国人传统的书写工具,被历代文人称为毛锥子、管城子、“中书君”;唐代韩愈还撰写《毛颖传》,以笔拟人,为笔作传,“毛颖”也就成为毛笔的别名。毛笔品种繁多。素有“毛颖之枝(技)甲天下”盛誉...
  • 4306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如何成为中国司礼秉笔太监
  •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如何成为中国司礼秉笔太监

  • 明朝初年的时候司礼监等监都会设立“太监”职业,以及左右少监各一人。后来因为编制的扩张,和分工的细分,各监都设立了“掌印太监”。司礼监就是掌印太监为首,下面有秉笔太监等职位,也就是说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的下属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明代没有宰相,所有的奏议都要由皇帝朱批...
  • 4977
《后汉书·耿秉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耿秉传
  • 《后汉书·耿秉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耿秉传

  •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主要记述了东汉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汉书·耿秉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
  • 28547
西洋记第八十九回:一班鬼诉冤取命,崔判官秉笔无私
  • 西洋记第八十九回:一班鬼诉冤取命,崔判官秉笔无私

  • 《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名《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宝开港西洋记》等,是明代罗懋登所著长篇神魔小说,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全书二十卷一百回,根据郑和下西洋故事敷会而成,全书描写明代永...
  • 5116
《终极笔记》已经超前点播直通大结局,粉丝直言续集无望
  • 《终极笔记》已经超前点播直通大结局,粉丝直言续集无望

  • 《终极笔记》是盗笔系列的又一版本,现在已经超前点播直通大结局。盗笔系列从来都是S级的IP剧,只要有人拍就会有水花,从本传到续集有无数版本,参演的各种大小明星无数。但是无论哪个版本都会被原著粉从演员到剧本吐槽个遍,《终极笔记》开始也不例外,一看演员阵容就已经被原著粉...
  • 29259
明朝时期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有何区别?谁的权力更大?
  • 明朝时期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有何区别?谁的权力更大?

  •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掌印太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朝司礼监是十二监之首,下设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的崛起,源自于明朝特有的票拟和批红制度,所谓秉笔太监主要负责代替皇帝行使批红,而掌印太监则负责“批红”后的审核盖印。从权力来讲,掌印太监的...
  • 18557
南宋状元莫子纯简介:为人秉性刚直,不趋炎附势
  • 南宋状元莫子纯简介:为人秉性刚直,不趋炎附势

  •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
  • 26446
南宋宰相马廷鸾简介:一生勤政爱民,且秉性正直
  • 南宋宰相马廷鸾简介:一生勤政爱民,且秉性正直

  •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
  • 10586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什么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谁更大
  •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什么 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谁更大

  •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宦官机构中最具有权势的职业,有着内相之称。那么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有多大,他们的官阶几品?要说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我们还是要解释一下与之相关的机构——内阁。话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统领六部,独揽大权,如此以来,皇帝的工作量就是大量的增加,...
  • 18464
从不识字的街头混混到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是如何做到的?
  • 从不识字的街头混混到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是如何做到的?

  • 魏忠贤,明末时期著名权宦,在当时号称“九千岁”,仗着皇帝的宠信,权势熏天。他年幼时只是个不识字的街头小混混,但在进宫后却一路升迁,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巅峰,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小的时候家里贫穷,他也没上过学,整天在大街上游荡,就是一...
  • 29407
董狐直笔是什么样的故事?不畏强权的史官敢直言
  • 董狐直笔是什么样的故事?不畏强权的史官敢直言

  •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董狐直笔是我国古代一个历史典故,这一典故说的是史官董狐。现今,这一词语主要表达的就是那些不畏强权、敢于直笔的正直史官。董狐直笔这个历史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董狐,也就是晋国的史官。晋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
  • 3698
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面对太后丝毫不惧
  • 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面对太后丝毫不惧

  •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范仲淹秉公直言的故事。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
  • 5542
《风起洛阳》公子楚为什么失踪?高秉烛的这句话已经埋下伏笔
  • 《风起洛阳》公子楚为什么失踪?高秉烛的这句话已经埋下伏笔

  • 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正在热播中,很多观众都想知道剧里面的公子楚为什么失踪?其实高秉烛的这句话已经埋下伏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好了言归正传,在剧中,公子楚是联昉的首领,也是圣人的孙子东川王,自从粮仓被炸后,圣人就不再信任公子楚,想让武攸决来接任联昉,然而公...
  • 18979
文彦博:北宋宰相、书法家,秉公执法,稳固朝政
  • 文彦博:北宋宰相、书法家,秉公执法,稳固朝政

  •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
  • 28487
《人世间》周秉昆误会曲书记是怎么回事?
  • 《人世间》周秉昆误会曲书记是怎么回事?

  • 《人世间》因为工作周秉昆对曲书记产生了误解,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周秉昆为什么会对曲书记有误解?都是因为工作,本来应该在味精车间工作,却被安排在最脏最累的处渣车间,造成这个结果都是因为曲书记,因此周秉昆一直对曲书记耿耿于怀,但经过了几件事情以后,周秉昆对曲...
  • 4482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颜真卿书法图片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
  • 3296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 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特点:用笔肥愚不露锋芒

  • 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发明的颜体一反初唐书风,其书法以丰腴雄浑为主,外柔内刚,其实恢宏,颜体将人格魅力和艺术进行了揉合并且成功了,可谓是一个创新者。颜真卿书法独具特色,可谓是自成一派,下面开看看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图片来源于网络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
  • 15780
明朝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分别是什么官职?
  • 明朝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分别是什么官职?

  •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明朝是个很奇葩的朝代,嘴上说着祖宗之法不可变,但实际上对朱元璋的定下来的制度,破坏得非常厉害。更讽刺的是,有些地方反而是变本加厉,最典型的就是内阁首辅和司礼监秉笔太监...
  • 28953
包拯秉公执法,为何却会被书吏利用呢?
  • 包拯秉公执法,为何却会被书吏利用呢?

  • 包拯坐开封府南衙时,有个人犯法,按律当受脊杖,便事先贿赂值堂书吏。这个赃吏收钱后关照犯人:“审讯时你大喊冤枉,我自会为你辩解。”果然,审讯时犯人分辩不已大喊冤枉,那吏员大声骂道:“快吃了脊杖滚出去,别啰嗦!”包拯听后马上对这书吏的卖弄权势产生厌恶,便将他责罚一通,反而把那...
  • 1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