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模棱两可的精彩文章

成语“模棱两可”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 成语“模棱两可”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 【成语】:模棱两可【拼音】:móléngliǎng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成语故事】: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
  • 25178
唐朝政治家苏味道简介: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
  • 唐朝政治家苏味道简介:处事模棱两可,有“苏模棱”之称

  •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味道的详细介绍,一...
  • 4766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模棱两可态度是致命伤

  •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有那么多棘手的矛盾等着...
  • 24493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 成语“模棱两可”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 【模棱两可的意思】《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释义: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模棱两可成语故事】苏味道是初唐的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
  • 13079
成语“模棱两可”历史出处是哪里?有什么典故呢?
  • 成语“模棱两可”历史出处是哪里?有什么典故呢?

  • 成语“模棱两可”历史出处是哪里?有什么典故呢?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拼音】:móléngliǎng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成语故事】: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
  • 19752
《Hi室友》为什么停播?官方给出答案模棱两可推迟一周
  • 《Hi室友》为什么停播?官方给出答案模棱两可推迟一周

  • 最近的综艺节目一档接着一档播出,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不过来呢。而有一档叫《Hi室友》综艺节目也是深受年轻网友们的喜爱呢。在这部综艺节目的中,主持人是金星,而嘉宾有可爱人气偶像陈立农等人。主要是让大家体验一下现代都市年轻人一起住宿的生活呢。然而,最近有不少网友发现,这...
  • 12862
苏味道为什么被叫做“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诞生于此
  • 苏味道为什么被叫做“苏模棱”?成语“模棱两可”诞生于此

  • 苏味道,字守真,唐代政治家、诗人,与杜审言(杜甫的祖父)、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又并称为“苏李”。他是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也是独步宋代文坛的“苏氏家族”的祖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秀才,以文才出名...
  • 23622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参与【模棱两可】故事的主人公:苏味道【模棱两可】故事的主人公简介: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先祖为汉并州...
  • 30816
苏味道的处事态度是怎样的?成语“模棱两可”与他有何关系?
  • 苏味道的处事态度是怎样的?成语“模棱两可”与他有何关系?

  • 苏味道,字守真,唐代宰相、诗人,与杜审言(杜甫的祖父)、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又并称为“苏李”,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秀才,以文才出名,20岁时即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
  • 29198
成语“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 成语“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 如何解释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模棱两可【拼音】:móléngliǎng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成语故事】: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
  • 3094
唐代政治家苏味道的“模棱两可”为官之道
  • 唐代政治家苏味道的“模棱两可”为官之道

  • 在唐朝众多杰出的政治家中,苏味道以其独特的为官之道,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他以“模棱两可”的策略,巧妙地处理了朝廷内外的矛盾和冲突,使自己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屹立不倒。苏味道是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他的为官之道被誉为“模棱两可”。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避免直接冲突,通过模糊...
  • 9100
成语“模棱两可”源自何人呢?有什么历史典故?
  • 成语“模棱两可”源自何人呢?有什么历史典故?

  • 成语“模棱两可”源自何人呢?有什么历史典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往下看。【拼音】:móléngliǎngkě【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成语故事】: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
  • 14049
苏味道是谁?“模棱两可”一词是来源于苏味道
  • 苏味道是谁?“模棱两可”一词是来源于苏味道

  • 苏味道,生于公元648年,卒于705年,赵州栾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是唐代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诗词方面的天赋,曾经和同为赵州的唐代诗人李峤一文辞而远近闻名,被人们称为“苏李”。他曾经做到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丞相的职位。但是...
  • 6480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 苏味道,字守真,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唐朝高宗年间,还是秀才的苏味道就以文才出名,20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生的仕途生涯。苏味道有个外号“苏模棱”,因为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所以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外...
  • 31021
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 李元霸究竟是怎么死的
  • 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 李元霸究竟是怎么死的

  • 说起李元霸,大家都有印象吧,凡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或者《隋唐演义》的人,都晓得他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是一个力大无量,所向披靡的少侠,后来却遭雷电击死。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母窦...
  • 28246
误国的道德楷模——史可法
  • 误国的道德楷模——史可法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的品行高尚,道德楷模,但却因为一些原因,被认为是误国的罪人。史可法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本文将以史可法为核心,探讨他为何被认为是误国的道德楷模。一、史可法的品行与成就史可...
  • 13821
《隋唐两朝志传》第二十四回:冀州城麴棱降夏
  • 《隋唐两朝志传》第二十四回:冀州城麴棱降夏

  • 《隋唐两朝志传》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创作的章回体小说。隋唐志传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揭露了隋炀帝荒淫无道,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致使全国各地爆发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反隋起义。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二十四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琮...
  • 6874
唐代武则天的宰相苏味道:为何绰号“模棱宰相”
  • 唐代武则天的宰相苏味道:为何绰号“模棱宰相”

  •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楼莫相催。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正月十五的花灯非常有名。唐睿宗先天二年(713年)的正月十五、十六及十七日夜,在长安安福门外搭起二十丈高的巨大灯轮,用绸缎包裹,装饰...
  • 8761
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力大无穷的李元霸是怎么死的?
  • 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力大无穷的李元霸是怎么死的?

  • 说起李元霸,大家都有印象吧,凡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或者《隋唐演义》的人,都晓得他手持两把八棱紫金锤,是一个力大无量,所向披靡的少侠,后来却遭雷电击死。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母窦...
  • 5683
《瞄准》单棱笑容最多,而两个女主略显无知而又执拗
  • 《瞄准》单棱笑容最多,而两个女主略显无知而又执拗

  • 今年夏天最火的电视剧非《在劫难逃》莫属了,而它的导演五百执导的首部上星剧《瞄准》却并没有那么幸运。《瞄准》在豆瓣的评分已经有最开始的7.8一路下滑到7.3。目前,剧情已经有过大半部分,但争议之声却始终居高不下,比如对女一和女二演技的质疑等等。杨采钰和李溪芮已经尽力...
  • 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