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图所作的精彩文章

唐代司空图所作的《杂题》,细腻的刻画了自然景物
  • 唐代司空图所作的《杂题》,细腻的刻画了自然景物

  •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朝末期诗人、诗歌评论家。他出身在唐末乱世,看到世事难为,无奈归隐,最终却为大唐王朝的灭亡绝食殉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司空图所作的《杂题》,接着往下看吧。对于自然事物本身而言,山是山,水是水,似乎永恒不变,亘古不移。唯一能够使得山...
  • 29365
司空图所作的《虞乡北原》,写出了民生的艰辛
  • 司空图所作的《虞乡北原》,写出了民生的艰辛

  •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朝末期诗人、诗歌评论家。他出身在唐末乱世,看到世事难为,无奈归隐,最终却为大唐王朝的灭亡绝食殉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司空图所作的《虞乡北原》,接着往下看吧。田园山水之间有大快活,这大抵是许多人最主观的愿望。然而,剥开真实面目...
  • 14642
南宋佚名作家所作:《迎銮图》赏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南宋佚名作家所作:《迎銮图》赏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迎銮图》,又名《人物故事图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横142.2厘米,纵26.7厘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宋佚名作家所作的《迎銮图》是一幅以描绘历史事件为选材的作品。这幅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作品,表现了南宋抗金战争中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韦后南...
  • 30389
花之御所简介 花之御所复原图
  • 花之御所简介 花之御所复原图

  • 花之御所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于京都室町修建的一座豪宅,作为将军的住所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花之御所得名于园中所种植的各种花卉。南北朝时代,足利尊氏开设幕府在京都(足利幕府)与南朝势力对抗,足利尊氏去世后,儿子足利义诠叙任正一位征夷大将军一职,住在京都三条坊门...
  • 25163
《松藤图》:清代扬州画派画家李鱓所作,为立轴绘画作品
  • 《松藤图》:清代扬州画派画家李鱓所作,为立轴绘画作品

  • 《松藤图》是清代扬州画派画家李鱓于1730年创作的立轴绘画作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画作内容此图为李鱓写意画中之精品,图中之松,不见首尾,可见其雄伟。老藤盘绕,枝叶交错,用笔挥洒,用墨酣畅。画中自识:“漫惊笔底混龙蛇,世事谁能独起家。松因掩映多苍...
  • 12602
《游鱼图》:清代画家李方膺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 《游鱼图》:清代画家李方膺所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 《游鱼图》是清代画家李方膺所创作的一幅中国画。此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游鱼图》是李方膺的代表作。画中春水方生,欢腾的鲤鱼争相穿越于河水间,它们或直冲入水底,或徜徉于水面,或摇头摆尾,或展鳍跳跃,在寒冷的冬天之后尽情享受...
  • 21681
杜甫所作的《八阵图》,赞颂了前人的伟绩
  • 杜甫所作的《八阵图》,赞颂了前人的伟绩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八阵图》吧。对于诸葛亮,杜甫怀着深厚的敬意,可以说在其身上寄托着自己的诸多愿望。而这种愿望,大概是所有文人...
  • 25245
《芒种》南宋韩淲所作,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风景图
  • 《芒种》南宋韩淲所作,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风景图

  • 南宋韩淲所作的《芒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芒种》【宋】韩淲愧我粗官耗太仓,及瓜而代合耕桑。蚕筐阁了修秧马,老稚时时亦酒浆。译文惭愧啊我一个不干农活的官员一天到晚只干吃粮仓的稻米,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我,百姓应当更好的耕种与养蚕。盛...
  • 15508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为杜甫所作,诗题在“九马图”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为杜甫所作,诗题在“九马图”

  •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 28961
钱起所作的《与赵莒茶宴》,描绘了一幅雅境啜茗图
  • 钱起所作的《与赵莒茶宴》,描绘了一幅雅境啜茗图

  • 钱起,字仲文,唐朝时期官员、诗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钱起所作的《与赵莒茶宴》吧。与赵莒茶宴钱起〔唐代〕竹下...
  • 30616
北宋燕文贵所创作的《溪山楼观图》好在哪些方面?
  • 北宋燕文贵所创作的《溪山楼观图》好在哪些方面?

  • 还不知道:北宋燕文贵所创作的《溪山楼观图》好在哪些方面?其实此画代表了北宋初全景式山水的典型。在险峻的峰峦之中,显现出雄伟壮观的楼观殿宇,山崖下水榭回廊与水波浩渺的江面互相映衬,加上陡峭的山势与艰险的山径,使此画的境界雄浑沉秀,繁中见清。笔法尖劲峭丽,山石皴中有染,...
  • 22167
《授经图》: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唯一存世的两幅作品之一
  • 《授经图》:隋代画家展子虔所作,唯一存世的两幅作品之一

  • 《授经图》是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的一幅人物画,也是展子虔唯一存世的两幅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品简介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
  • 18744
《观猎》王维所作,描绘出了一幅将军冬日狩猎图
  • 《观猎》王维所作,描绘出了一幅将军冬日狩猎图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曾担任尚书右丞,时人称之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为笃信佛教,后世称之为“诗佛”。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维所作的《观猎》吧。唐朝大诗人王维人称“诗佛”,因其诗歌的主要风...
  • 17159
储光羲所作的《钓鱼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 储光羲所作的《钓鱼湾》,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 储光羲,字号不详,唐代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官员,开元十四年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他的诗作大多充满闲适情调。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储光羲所作的《钓鱼湾》吧。钓鱼湾储光羲〔唐代〕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译文及注释...
  • 17681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绢本设色画
  • 《千里江山图》:北宋画家王希孟所作绢本设色画

  •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
  • 21914
绘画大师仇英所创作的《赤壁图》运用了什么技法?
  • 绘画大师仇英所创作的《赤壁图》运用了什么技法?

  • 绘画大师仇英所创作的《赤壁图》运用了什么技法?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此幅《赤壁图》画出了宋代苏东坡《后赤壁赋》的诗意,其上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三希堂精...
  • 5963
李益所作的《鹧鸪词》,描绘出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
  • 李益所作的《鹧鸪词》,描绘出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

  • 李益,字君虞,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明快,以边塞诗出名,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江南曲》等。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益所作的《鹧鸪词》吧。鹧鸪词李益〔唐代〕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译文及注释译文看到湘江两...
  • 30039
《百骏图》: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
  • 《百骏图》: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

  •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
  • 29465
《金陵图》为韦庄所作,可与高蟾的《金陵晚望》比较
  • 《金陵图》为韦庄所作,可与高蟾的《金陵晚望》比较

  • 韦庄(约公元836年-公元910年),字端己。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 12571
《画松》唐朝诗僧景云所作,借由松树传递作者的真实意图
  • 《画松》唐朝诗僧景云所作,借由松树传递作者的真实意图

  • 景云,唐朝时期诗僧,擅长诗文与书法,留存至今的诗文有三首,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景云所作的《画松》吧。人生道路,迷雾重重,前进从来曲折,光明永远恍惚。破解障碍,剔除困境,直面惨淡人生,方是真正的勇士。一路行来,初心不改,真纯依旧。《画松》【唐】景云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
  • 1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