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尚书的精彩文章

国学经典原文欣赏:《尚书》虞书·皋陶谟篇
  • 国学经典原文欣赏:《尚书》虞书·皋陶谟篇

  •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
  • 14475
兵部尚书手里的权力有多大 他们能不能调动军队
  • 兵部尚书手里的权力有多大 他们能不能调动军队

  • 对兵部尚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兵部尚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朝廷的高官之一。按照朝廷的规定,兵部尚书是二品或者三品的大官。但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作为兵部尚书,有没有权力调动全国的驻军呢?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兵部管理各地军队...
  • 22907
礼部尚书最早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礼部尚书主要负责什么
  • 礼部尚书最早是什么时候设立的 礼部尚书主要负责什么

  • 礼部尚书是什么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礼部尚书这个官职,那礼部尚书在古代究竟是负责做什么的呢?礼部尚书最早是从北周开始设立,到了隋唐属于六部之一,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朝。其实从官名就能大概猜到,...
  • 17477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卫觊简介:被曹丕拜为尚书,封阳吉亭侯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卫觊简介:被曹丕拜为尚书,封阳吉亭侯

  •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卫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觊(155—229年),字伯觎,其名与字的对应当取自“觊觎”一词。《三国志》作伯儒当为近音...
  • 16861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
  •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

  •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的诗坛上,有个很普遍的现象——诗词名句多于名篇,更多于名诗人。比如大多数人不知道许浑是谁,更不知道《咸阳城西楼晚眺》这首诗说了什么,但是却知道其中的名句“山雨欲来风...
  • 29423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中藏不住秘密的人,凡事被他们得知后,往往不考虑事情的轻重,迫不及待就向周围人传播。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大嘴巴”。有“大嘴巴”习惯的人往往不可靠,而“大嘴巴”本人也常因这个坏习惯吃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嘴巴”...
  • 14639
宋祁为何而被称为“红杏尚书”?他有哪些事迹?
  • 宋祁为何而被称为“红杏尚书”?他有哪些事迹?

  • 宋祁,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人,是北宋官员,也是文学家、史学家。宋祁的哥哥是司空宋庠,二人在当时都以文章著名,时人称其为“二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祁兄弟二人早年跟随父亲在外地读书,日子过得非常贫困。天圣二年(1024年),他们一起进京参加科考。这年...
  • 8766
清朝的六部尚书主要负责什么 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 清朝的六部尚书主要负责什么 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六部尚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的统治模式基本沿袭明朝,称之为“清承明制”,包括官职体系。清朝的官职体系中,六部尚书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于隋朝时期,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沿袭三省六部制,可见其对后世的影...
  • 11582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职?和兵部尚书比如何?
  •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职?和兵部尚书比如何?

  •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朝的心脏,紫禁城就需要有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把守,也正是因为如此,北京的内城九座城门就非常的关键了,他关乎着皇帝以及皇室成员和诸多王公大臣的安全。内九城的九座城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今天作者就为大家普及一下知识...
  • 5911
刑部尚书主要是做什么的?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 刑部尚书主要是做什么的?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我们都曾经听说过刑部尚书的名号,但是仅仅限于一个配角而已,古装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往往由兵部尚书来担任,考察官员功绩一般由吏部尚书来担任,给皇帝建造个宫殿啥的,由工部尚书来担任,但是刑部尚书是干啥的呢?有人说顾名思义,就是谁犯了错负责抓人施以刑罚的,...
  • 10316
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朱棣的死敌,最后被凌迟
  • 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朱棣的死敌,最后被凌迟

  • 你们知道朱棣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话说1400年6月,李景隆集结60万大军与朱棣的燕军在白沟河展开激战,结果明军大败,李景隆南逃。朱棣则趁机率军追击,兵不血刃拿下德州,兵锋直指济南。此时燕军士气旺盛,而明军遭到惨败,士气低落,因此朱棣认为拿下济南不成问题!但朱棣没想...
  • 21663
为溥仪掌印的伪满尚书大臣:袁金铠是张作霖重臣
  • 为溥仪掌印的伪满尚书大臣:袁金铠是张作霖重臣

  •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的政体由执政制改为君主立宪制,溥仪也从伪执政改为伪皇帝。成为伪皇帝后,溥仪颁布的第1号帝室令中就规定了“尚书府典守御玺、国玺并掌关于诏书、敕书以及其他文书之用玺事务”。从此,先后有郭宗熙、袁金铠、吉兴三位伪官吏充任伪尚书府大臣。“国玺”...
  • 22287
兵部尚书: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 兵部尚书: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明代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总称,明清两代,因为兵部下辖4部门,当时各分管各地驻军的...
  • 28219
孔光担任尚书后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 孔光担任尚书后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 孔光,字子夏,西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
  • 22751
韩休简介 唐朝大臣工部侍郎尚书右丞韩休生平
  • 韩休简介 唐朝大臣工部侍郎尚书右丞韩休生平

  • 韩休(673——739)唐朝大臣,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先天元年,登文可以经邦科,累授桃林丞。又举贤良方正科,授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出为虢州刺史。以母丧去职。服除,除工部侍郎、仍知制诰。迁尚书右丞。开元二...
  • 15244
明代京师怪谈:侍郎遇鬼
  • 明代京师怪谈:侍郎遇鬼

  • 明代京师怪谈:侍郎遇鬼明朝万历年间,京师繁华之地,怪谈频出。或是民间巷陌,或是官场异闻,诸多诡异之事,引人入胜。本文将通过一则有关侍郎遇鬼的故事,探究其中蕴含的明代历史、文化与社会风貌。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冬腊月,雪花纷飞的夜晚。一位名叫李侍郎的官员,独自在书房中处理公务...
  • 31561
铁铉是谁?在济南一役中差点杀了朱棣的兵部尚书
  • 铁铉是谁?在济南一役中差点杀了朱棣的兵部尚书

  • 铁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举兵,以“奉天靖难”为口号反叛,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由此拉开序幕。建文帝遂起用老将耿炳文率军13万伐燕,数路并进,但随后在滹沱河一役中被燕军偷袭而大败,建文帝又派李景隆继续...
  • 22339
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 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 杨坚建立隋朝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正如《隋书·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
  • 25612
兵部尚书的权力有多大?可以调动各地的军队吗
  • 兵部尚书的权力有多大?可以调动各地的军队吗

  • 说起兵部尚书,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朝廷的高官之一。按照朝廷的规定,兵部尚书是二品或者三品的大官。但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作为兵部尚书,有没有权力调动全国的驻军呢?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兵部管理各地军队的日常事务。但是说到调动军队,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不满,比如明朝...
  • 20999
明朝吏部尚书陈有年简介:一生风节高尚,天下公认
  • 明朝吏部尚书陈有年简介:一生风节高尚,天下公认

  •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
  • 2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