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烛影摇红的精彩文章

廖世美《烛影摇红·霭霭春空》:全词情景妙合,语淡而情切
  • 廖世美《烛影摇红·霭霭春空》:全词情景妙合,语淡而情切

  • 廖世美是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词人,生平无考,据传是安徽省东至县廖村人。现存词两首(一说三首),均见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廖世美的《烛影摇红·霭霭春空》,一起来看看吧!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
  • 15211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吴文英〔宋代〕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 11229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
  •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

  • 廖世美是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词人,生平无考,据传是安徽省东至县廖村人。现存词两首(一说三首),均见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廖世美的《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一起来看看吧!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廖世美〔宋代〕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
  • 25136
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全词深情谴绻,读来感人至深
  • 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全词深情谴绻,读来感人至深

  • 王诜[shēn](公元约1048年—公元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
  • 8558
《烛影摇红·元夕雨》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烛影摇红·元夕雨》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烛影摇红·元夕雨吴文英〔宋代〕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译文...
  • 17854
张抡《烛影摇红·双阙中天》:全词今昔遥映,盛衰哀乐对比
  • 张抡《烛影摇红·双阙中天》:全词今昔遥映,盛衰哀乐对比

  • 张抡[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
  • 22173
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中的佳作
  • 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中的佳作

  • 张抡[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
  • 28907
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写老友别后作者的凄凉寂寞心境
  • 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写老友别后作者的凄凉寂寞心境

  •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代表作有《秦楼月》、《水调歌头》(一)、《玉楼春》(三)、《菩萨蛮...
  • 26591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周邦彦〔宋代〕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译...
  • 24331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此词非梅怨而是词人之怨
  •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此词非梅怨而是词人之怨

  •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烛影摇红·元夕雨》,一起来看看吧!烛...
  • 12187
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 吴文英《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一起来看...
  • 31829
毛滂《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
  • 毛滂《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

  •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那么下面本站小编就...
  • 23176
《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吴文英〔宋代〕莓锁虹梁,稽山祠下当时见。横斜无分照溪光,珠网空凝遍。姑射青春对面。驾飞虬、罗浮路远。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黄昏山馆。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云根直下是银河,客老秋槎变。雨外红铅洗断。又晴霞、惊飞暮管。倚阑祗怕,弄水鳞生,乘东...
  • 15682
北宋词人周邦彦《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 北宋词人周邦彦《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 周邦彦《烛影摇红·芳脸匀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烛影摇红·芳脸匀红周邦彦〔宋代〕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眄。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
  • 5068
《烛影摇红·元夕雨》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元夕雨》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元夕雨吴文英〔宋代〕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注释...
  • 3000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烛影摇红·越上霖雨应祷吴文英〔宋代〕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 7694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 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吴文英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流传下来的词达340首,对后世词坛有较大的影响。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吴文英的《烛影摇红·元夕雨》,一起来看看吧!烛...
  • 13307
烛影斧声的典故 烛影斧声的真相
  • 烛影斧声的典故 烛影斧声的真相

  • 烛影斧声,指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如果说起宋朝的神秘事件,大家往往想到的事北宋千古迷案——“烛影斧声”。它涉及到了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死亡之谜,千百年来人们围绕着它争论不休,许多人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而实际在《...
  • 24525
纳兰性德的一首《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表达了什么?
  • 纳兰性德的一首《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表达了什么?

  • 下面小编带来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清)纳兰性德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注释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疏衾(qīn):...
  • 31927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和宋太宗
  •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和宋太宗

  •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
  • 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