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论及的精彩文章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蔡襄为何是不可缺的关纽人物?
  •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蔡襄为何是不可缺的关纽人物?

  • 蔡襄是北宋名臣,同时也是书法家,是宋四家之一。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书法史上...
  • 13587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 论及刘备这位蜀汉皇帝,他真的是以平民、草根起家吗?

  • 历史上的很多平民皇帝、草根君主,都是相对而言的,跟四世三公的袁氏、太尉之子的曹操、世代在吴地为官的孙氏相比,刘备这种幽州小吏的儿子自然要显得普通得多,短暂的“织席贩履”生涯自然也就成为了其前半生的重要注脚,假如他真的有一位贵为三公的父亲,又怎么会被塑造成平民、草...
  • 3027
文言文魏徵论隋炀帝译文及赏析
  • 文言文魏徵论隋炀帝译文及赏析

  • 魏征是是唐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辅佐唐太宗创建了“贞观之治”的大大业。魏征直言劝谏,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唐太宗曾说过魏征就是他的一面镜子,时时警醒他。魏征刚正不阿,被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贞观二年三月,一日唐太宗对着陪立的两位大臣说突然说到“我读了《隋炀帝集》这...
  • 31039
刘大櫆《论文偶记》主要段落及注释赏析
  • 刘大櫆《论文偶记》主要段落及注释赏析

  • 论文偶记,创作年代:清代,作者:刘大櫆,作品体裁:文论。《论文偶记》,清代刘大櫆撰文论,共一卷,载于《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论文偶记(1)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2),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3),神远则气...
  • 16486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讲了什么?人口理论的内容及影响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讲了什么?人口理论的内容及影响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学说内容马尔...
  • 23976
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那么下...
  • 22631
《贾谊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贾谊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贾谊论苏轼〔宋代〕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 13177
《乐毅论》 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 《乐毅论》 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 《乐毅论》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
  • 3570
《豫让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豫让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豫让论方孝孺〔明代〕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
  • 19162
《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代〕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11893
苏洵《六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 苏洵《六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 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
  • 29613
《司马季主论卜》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司马季主论卜》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代〕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
  • 24722
苏洵《管仲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 苏洵《管仲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 原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
  • 22152
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 儒学经典《论语》及“四书”都与孔子无关

  • 把《论语》以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当成孔子以及儒家的代表作是个很大的谬误。但是今人认知普遍如此。自南宋朱熹以来,谬种流传,可谓积非成是。有必要正本清源,予以澄清。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更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不是孔子的...
  • 20035
《辨奸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辨奸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 辨奸论苏洵〔宋代〕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
  • 20138
《农桑辑要》:养蚕·论蚕性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农桑辑要》:养蚕·论蚕性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农桑辑要》,中国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正值黄河流域多年战乱、生产凋敝之际,此书编成后颁发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那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养蚕·论蚕性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齐民要术》:《春...
  • 17143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范缜神灭论影响
  • 范缜神灭论原文及翻译,范缜神灭论影响

  •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问曰:“神故非质,形...
  • 14316
清代作家刘大櫆撰文论:《论文偶记》原文及翻译
  • 清代作家刘大櫆撰文论:《论文偶记》原文及翻译

  • 《论文偶记》,清代刘大櫆撰文论,共一卷,载于《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义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散文的艺术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要段落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
  • 29462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简介
  •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简介

  •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 17934
国语:周语·内史过论神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国语:周语·内史过论神 全文及翻译注释

  •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那么下...
  • 6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