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春雪的精彩文章

《春雪》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 《春雪》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诗词介绍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
  • 31322
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此词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 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此词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
  • 27213
明代词人陈子龙的一首《念奴娇·春雪咏兰》表达了什么?
  • 明代词人陈子龙的一首《念奴娇·春雪咏兰》表达了什么?

  • 下面小编带来陈子龙的《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念奴娇·春雪咏兰(明)陈子龙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
  • 26184
韩愈《春雪》: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
  • 韩愈《春雪》: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

  •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
  • 29692
《念奴娇·春雪咏兰》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念奴娇·春雪咏兰》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念奴娇·春雪咏兰陈子龙〔明代〕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译文...
  • 19770
韩愈《春雪》赏析,这首诗为何被誉为千古佳作?
  • 韩愈《春雪》赏析,这首诗为何被誉为千古佳作?

  • 在北方,春天落雪,似乎不是什么特别让人惊讶的事情,这种景象,对很多人而言,似乎是见怪不怪,但是大诗人的神奇之处,总是能在这种平常的事情中,翻出新意,写出无与伦比的句子,让人觉得无比佩服。无疑,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作品《春雪》便是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感兴...
  • 23199
韩愈《春雪》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 韩愈《春雪》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该如何赏析?

  • 韩愈《春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雪韩愈〔唐代〕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译文及注释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
  • 20851
刘方平《春雪》原文、注释及赏析
  • 刘方平《春雪》原文、注释及赏析

  • 刘方平,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其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春天的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春雪》原文如下:“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诗的首句“新年都...
  • 27486
《春雪》唐代东方虬所作,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春雪》唐代东方虬所作,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东方虬,唐朝武则天时期左史,生卒年、字号、生平均不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东方虬所作的《春雪》,和大家一起分享。春天而有雪,也有花,想来是一种奇特的景象,映照在人的内心里面,往往会生成更加美妙的感受。于是感而动之,情怀凝聚而为诗文,其中微妙处,极其诱惑于人。生而为人,最可宝...
  • 5856
刘方平《春雪》:作者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 刘方平《春雪》:作者从写景中微示暗讽,发人深思

  • 刘方平,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春怨》、《新春》...
  • 8796
《玉楼春》苏映雪喜欢谁?苏映雪人设介绍
  • 《玉楼春》苏映雪喜欢谁?苏映雪人设介绍

  • 二奶奶苏映雪在剧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她性格比较低调,不喜欢与人争吵,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不过苏映雪的婚姻却说不上幸福,她和丈夫离多聚少,感情也是越来越淡。所以贾逢源的出现,让苏映雪的内心发生了动摇。可能谁都没想到,苏映雪竟然会爱上贾逢源,那这一对真的会有结果吗?...
  • 7847
卢钺《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 卢钺《雪梅》:雪因梅有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有高尚的品格

  • 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钺的《雪梅》,一起来看看吧!雪梅卢钺〔宋代〕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
  • 8614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踏雪图
  •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踏雪图

  • 展子虔(约545年-618年),隋代绘画大师。人物简介展子虔是有画迹可考的隋朝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写山水远近,有咫尺...
  • 13600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雪景无限风光,着实令人神往
  •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雪景无限风光,着实令人神往

  •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
  • 6819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所作,描写雪后立春的景象
  •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所作,描写雪后立春的景象

  •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年间宰相,也是个文学家、诗人,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人。擅长发展五言古诗,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到启迪作用。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九龄所作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吧。《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代】张九龄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
  • 23351
《咏雪》唐代陈子良所作,描绘了早春的雪景
  • 《咏雪》唐代陈子良所作,描绘了早春的雪景

  • 陈子良是隋末唐初时期诗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隋朝时期曾担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陈子良所作的《咏雪》,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古典哲学向来讲究“天人合一”,提倡把自身融入自然,从而求得内心的宁静,和精神上的安谧。在这一点之上,不得不说,现代人对于自身...
  • 22350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写春景春意别出机杼,发人深思
  •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写春景春意别出机杼,发人深思

  • 李元膺,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16049
吴淑姬阳春白雪词,作品是什么样的?
  • 吴淑姬阳春白雪词,作品是什么样的?

  • 吴淑姬,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以其独特的诗词,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她的诗词,无论是咏史抒怀,还是描绘人物,都以其深情厚意,感人至深,成为了中国诗词的一颗璀璨明珠。吴淑姬的阳春白雪词,是她诗词创作中的一部分。这些词以其深沉的...
  • 2813
阳春白雪是怎么来的?阳春白雪是怎么合在一起的?
  • 阳春白雪是怎么来的?阳春白雪是怎么合在一起的?

  • 阳春白雪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阳春白雪”这个词,是一个成语,而这个成语不管是看上去还是读起来,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好像真的就有和煦的阳光照耀在身上一样,温暖但又不刺眼,万分舒适。其实,在最初,阳春、白雪是分开的,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音乐大师...
  • 18943
《玉楼春》害孙府灭亡的真凶是苏映雪?
  • 《玉楼春》害孙府灭亡的真凶是苏映雪?

  • 《玉楼春》最蠢的女人不是吴月红,而是二奶奶苏映雪,她因寂寞和贾逢源苟且,只想有人陪伴风花雪月却叫人利用害的孙府被抄家。吴月红再蠢也是大将军之女,再不受宠也不会对不起大爷,更不会做害孙府的事情,她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气度,桃夭进门都没对她下狠手。苏映雪家世好和孙府联姻,她...
  •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