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赋并序的精彩文章

李白的《大鹏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
  • 李白的《大鹏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

  • 李白的《大鹏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原文】: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
  • 8922
《大鹏赋·并序》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大鹏赋·并序》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 大鹏赋·并序李白〔唐代〕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
  • 6136
《闲情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闲情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原文】(序)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正文)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
  • 14336
杜牧《晚晴赋并序》好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 杜牧《晚晴赋并序》好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 还不知道:唐朝才子杜牧《晚晴赋并序》好在哪里?有什么特色?其实这篇《晚情赋》以写景状物见长,同时也隐约地表现了怀才不遇,雄图大略无法展现的惆怅之情。【原文】: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
  • 2946
《思旧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思旧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 【原文】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
  • 16205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闲情赋》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是一篇奇文。它充满了对美人的一往情深的爱恋和思慕,那么这篇《闲情赋并序》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原文】: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
  • 21342
《大秦赋》嬴政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六国是在哪一集被灭掉的
  • 《大秦赋》嬴政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六国是在哪一集被灭掉的

  • 秦国灭六国顺序《大秦赋》中演绎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一统天下的过程,从系列的第一部一直到现在,秦国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到了这个可以统一天下的地步了。那嬴政灭六国的顺序究竟是什么呢?在《大秦赋》剧情中,嬴政又是在第几集将六国都灭掉了的呢?今天就让小编...
  • 17889
高适《燕歌行并序》:堪称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 高适《燕歌行并序》:堪称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高适...
  • 28742
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 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 想知道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吗?这篇写景抒情的小赋是作者在望海亭落成之际,应会稽太守魏公之邀而写的。作者采用赋体文章传统的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并不是抑客伸主,而是伸客引主,借“诸侯之客”夸赞描绘关涉望海亭的种种景观,最后以主人的惊叹作结,烘托渲...
  • 14269
《金陵五题·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金陵五题·并序》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金陵五题·并序刘禹锡〔唐代〕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石头城山...
  • 17005
萧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 萧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网络配图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
  • 30303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
  • 15816
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此诗以七言歌行体所写成
  • 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此诗以七言歌行体所写成

  •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贺...
  • 17272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劝隋炀帝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劝隋炀帝

  •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网络配图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
  • 18157
专家:中国重塑亚洲秩序并非恢复天朝朝贡体系
  • 专家:中国重塑亚洲秩序并非恢复天朝朝贡体系

  • 最近,亚洲是否正在形成“中国秩序”,引起各方关注和争论。外媒将亚洲正在可能形成的“中国秩序”,解读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历史上“朝贡体系”的恢复,或解读为一种排他性的世界新秩序,尤其是一种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制衡与对抗策略,是对亚洲“美国秩序”的挑衅。这些都是...
  • 9076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劝隋炀帝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劝隋炀帝

  •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网络配图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
  • 11351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燕歌行并序【原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
  • 26532
高适《燕歌行·并序》:边塞诗中的大名篇,千古传诵
  • 高适《燕歌行·并序》:边塞诗中的大名篇,千古传诵

  •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高适...
  • 6720
《赠羊长史·并序》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赠羊长史·并序》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赠羊长史·并序陶渊明〔魏晋〕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紫芝谁复采?深谷久...
  • 21525
陆机的《文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
  • 陆机的《文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

  • 众所周知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那么他的《文赋并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怎么翻译?此文是作者在总结前人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的,其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论述了文学理论的许多问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创作论文。【原...
  • 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