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毛文的精彩文章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读者感受到了战争气氛的紧张
  •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读者感受到了战争气氛的紧张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甘州遍·秋风紧》,一起来看看吧!甘...
  • 5588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此词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沈着
  •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此词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沈着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醉花间·休相问》,一起来看看吧!醉...
  • 15436
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 毛文锡《更漏子·春夜阑》: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更漏子·春夜阑》,一起来看看吧!更...
  • 8636
毛文锡的诗词有哪些?有什么含义?
  • 毛文锡的诗词有哪些?有什么含义?

  •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毛文锡,以及他的诗词作品所展现出的情感世界。一、毛文锡的生平简介毛文锡(公元892年-公元961年),字元卿,号梦得,河南郑州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 11840
毛文锡花间词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含义?
  • 毛文锡花间词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含义?

  • 毛文锡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其中,他的花间词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毛文锡的花间词创作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毛文锡的花间词创作毛文锡的...
  • 2932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其境界缥缈,情意深邃
  •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其境界缥缈,情意深邃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一起来看...
  • 16668
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借咏柳讽刺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 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借咏柳讽刺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柳含烟·隋堤柳》,一起来看看吧!柳...
  • 9146
毛文锡最出名的一首词,把思念之前写到了极致
  • 毛文锡最出名的一首词,把思念之前写到了极致

  • 跟着小编一起来赏析毛文锡的诗词吧!相思之情有时是一种特别微妙的情感,这对于古代人来说显得更加特别,毕竟相隔千里之时很难再见一面,古代出行全靠马车,日行千里也只是无稽之谈,古代学子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都要提前半年就要进京赶考,可见如果两个人时隔千里想要见一面该有多难,在...
  • 7883
毛文锡最华美的一首词:《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 毛文锡最华美的一首词:《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

  • 虞美人·宝檀金缕鸳鸯枕(五代)毛文锡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官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沉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注释宝檀:此处是指珍贵的檀色。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带子。《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之事。...
  • 9118
五代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毛文锡,今词存三十二首
  • 五代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毛文锡,今词存三十二首

  •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
  • 12335
毛文锡《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写法上有巧妙别致之处
  • 毛文锡《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写法上有巧妙别致之处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一起来看...
  • 20410
袁崇焕被害是自取灭亡?不杀毛文龙清军能入关吗
  • 袁崇焕被害是自取灭亡?不杀毛文龙清军能入关吗

  • 明末,袁崇焕率领关东铁骑将清兵挡在关外,但是羸弱之君爱猜忌,崇祯皇帝中了清军反间计,凌迟了袁崇焕。刽子手割了3000多刀,袁崇焕才气绝身亡,而老百姓纷纷吃其肉,可见大家对其是多么的厌恶。后人纷纷为袁崇焕翻案,《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
  • 21155
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
  • 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全词流畅深沉,含蓄耐思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一起来看...
  • 30022
毛文锡的生平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事情?
  • 毛文锡的生平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事情?

  • 毛文锡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毛文锡的生平简介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一、毛文锡的家庭背景毛文锡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
  • 21133
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佳作赏析:《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 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佳作赏析:《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 下面小编带来毛文锡的《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五代)毛文锡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蘋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 5495
毛文锡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 毛文锡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 毛文锡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毛文锡的生平简介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一、毛文锡的生平简介毛文锡(公元892年-公元961年),字元卿,号梦得,河南郑州人。他是五代...
  • 16060
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
  • 毛文锡《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

  • 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五代前蜀后蜀时期大臣、词人。毛文锡著有《前蜀纪事》2卷,《茶谱》1卷。词今存3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其事迹见《十国春秋·前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文锡的《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一起来看...
  • 6641
明末大将毛文龙是谁?毛文龙是怎么死的?
  • 明末大将毛文龙是谁?毛文龙是怎么死的?

  • 人物档案姓名:毛文龙别名:毛振南、毛伯龙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出生地:杭州府钱塘县出生时间:1576年去世时间:1629年职业: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左军都督主要成就:开镇东江毛文龙,又名毛伯龙,字振南,明朝末期著名将领,公元1576年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祖籍山西平阳...
  • 21605
毛文龙为何被杀?袁崇焕究竟该不该杀毛文龙
  • 毛文龙为何被杀?袁崇焕究竟该不该杀毛文龙

  • 毛文龙在战争所立赫赫战功的确值得人称赞,但是毛文龙此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刺头。要是有一个能完全驾驭他的人在,那么他就能发挥出极为强大的力量,但是一旦无人可驾驭他了,那么他骄横跋扈的性子绝对是展露无遗。毛文龙后来在辽东的主帅是登抚袁可立,袁可立在毛文龙崭露头角之时...
  • 18663
毛文龙到底该不该杀?毛文龙纪念诗词
  • 毛文龙到底该不该杀?毛文龙纪念诗词

  • 毛文龙是明朝后期,坐镇辽东,抗击后金军队的大将。他从崭露头角开始,便常常在战争中战胜后金军队。他像是一只猛虎,稳稳的扼住狭窄的山道,使得后金的官兵不得通过。在坐镇东江之时,取得镇江大捷,一道由袁可立设计的海上防线,在毛文龙手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效的阻止了敌人对大明朝...
  • 2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