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尾联的精彩文章

江总《雨雪曲》: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
  • 江总《雨雪曲》: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

  •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
  • 14948
柳宗元在荒村之旅中创作的诗歌,诗篇如画般美丽,尾联更是绝妙之笔
  • 柳宗元在荒村之旅中创作的诗歌,诗篇如画般美丽,尾联更是绝妙之笔

  •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作品优美而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柳宗元曾经历过多次旅行,而他在荒村之旅中创作的诗歌更是别具一格,诗篇如画般美丽,尾联更是绝妙之笔,令人叹为观止。一、荒村之旅的创作背景柳宗元在荒村之旅中...
  • 18337
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尾联的含义深刻巧妙
  • 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尾联的含义深刻巧妙

  • 苏颋,字廷硕,唐朝时期宰相、诗人,善于文学,与燕国公张说齐名,时称「燕许大手笔」。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吧。御箭连中双兔苏颋〔唐代〕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欢声动寒木,喜气...
  • 30425
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尾联的含义深刻巧妙。
  • 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尾联的含义深刻巧妙。

  • 苏颋,字廷硕,唐朝时期宰相、诗人,善于文学,与燕国公张说齐名,时称「燕许大手笔」。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颋所作的《御箭连中双兔》吧。御箭连中双兔苏颋〔唐代〕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狡兔初迷窟,纤骊讵着鞭。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欢声动寒木...
  • 30607
鸡尾酒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鸡尾酒
  • 鸡尾酒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鸡尾酒

  • 鸡尾酒的魅力,常常令人无法抗拒。鸡尾酒的调配不只是一种技术,它更是随着个人的个性与爱好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然而,鸡尾酒为什么会被称为“鸡尾酒”呢?在民间流传有多种传说,不过较具有可信度的有两种。其一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方兴未艾之际,一对爱尔兰将军夫妇结婚后不久先...
  • 19140
揭秘苏联逆天神器: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取名之谜
  • 揭秘苏联逆天神器: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取名之谜

  • 在世界热点地区和众多军事爱好者中,“莫洛托夫鸡尾酒”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制作配方也可谓尽人皆知。这种东西不仅简便易用,而且威力很大,其凶猛的火焰连水都浇不灭。说到这里外行人也就明白了,原来“莫洛托夫鸡尾酒”不是什么酒,而是一种装满混合燃料的燃烧瓶。虽然燃烧瓶叫这...
  • 3854
人有尾骨却没有尾巴:人类曾两次将尾巴进化掉
  • 人有尾骨却没有尾巴:人类曾两次将尾巴进化掉

  •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人类似乎并不适宜保留尾巴,人类的早期祖先失去尾巴并不止一次,而是二次。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当代生物》杂志之上,这一发现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人类为什么现在没有拖着一条尾巴,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人类为什么拥有尾骨,即...
  • 18167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黑颈长尾雉为何会处于濒危等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黑颈长尾雉为何会处于濒危等级?

  •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有这样一种鸟类,它的名字叫做黑颈长尾雉,其体型属于比较大的一种。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黑颈长尾雉又被称为地花鸡,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泰国、缅甸、印度等等地区,它是一种体型比较大的鸟。它们主...
  • 27563
大禹和九尾狐有怎样的联系
  • 大禹和九尾狐有怎样的联系

  • 九尾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脚怪兽,浑身上下长着红色的绒毛,变化多端,且善于蛊惑人心。但是白色的九尾狐被涂山氏认为自己的祖先,并且涂山氏部落的图腾便是九尾狐。九尾狐像在涂山一直都流传着一首歌谣,歌谣中的意思是谁若是看见了白色的九尾狐,谁便可以成为国王;谁若是娶了涂...
  • 20830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白尾梢虹雉为何会处于低危等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白尾梢虹雉为何会处于低危等级?

  • 在自然界中,白尾梢虹雉不是单一物种,它有2种亚种分化。雄鸟会根据自己的鸣叫来划分领地,根据生物学家考察,每一只雄性白尾梢虹雉都会占据1条沟谷。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尾梢虹雉是一种大型鸡类,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
  • 19841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针尾鸭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针尾鸭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

  • 在自然界中,针尾鸭不是单一物种,它有3种亚种分化。它非常机警而且胆小,一旦发现危险来临时,它就会马上飞走。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针尾鸭又被称为尖尾鸭、长尾凫、长闹、拖枪鸭、中鸭,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北美...
  • 9718
红尾大蚕蛾:世界上尾突最长的蛾之一,尾突呈现粉红色
  • 红尾大蚕蛾:世界上尾突最长的蛾之一,尾突呈现粉红色

  •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有这样一种蛾子,它的名字叫做红尾大蚕蛾,它们不仅拥有着极为修长的丝带状尾突,而且身体的颜色还非常鲜艳,在阳光微风的映衬下总是显得那么飘逸。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红尾大蚕蛾是世界上尾突最长的...
  • 20691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扇尾沙锥为何会处于无危等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扇尾沙锥为何会处于无危等级?

  • 在自然界中,扇尾沙锥非常擅长于飞行,而且它们在飞行时,会有时直上直下,有时候急转弯,在空中盘旋,经常变换方向。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扇尾沙锥又被称为田鹬,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美、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
  • 13895
西尾寿造是谁 西尾寿造简介
  • 西尾寿造是谁 西尾寿造简介

  • 西尾寿造(日语:にしおとしぞうNishioToshizō,1881年10月31日-1960年10月26日),日本陆军大将。生于鸟取县。毕业于陆军大学,1919年起历任大臣秘书官、陆军省副官、第四十步兵联队长,1929年任第三十九步兵旅团长,晋升少将。次年任军事调查委员长。1932年任参谋本部第四部长.晋升...
  • 15537
《李端公》为卢纶所作,其尾联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
  • 《李端公》为卢纶所作,其尾联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

  •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有《卢户部诗集》。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纶的《李端公》,一起来看看吧!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
  • 5865
《有翡》片尾曲叫什么?片尾曲是谁唱的
  • 《有翡》片尾曲叫什么?片尾曲是谁唱的

  • 近日,赵丽颖、王一博领衔主演的《有翡》已经开播。据悉,该剧的片尾曲是《无华》,由张靓颖和摩登兄弟刘宇宁共同演唱;片头曲是《逐浪》,由尚雯婕演唱;插曲是《熹微》,由王一博演唱;插曲《如翡》,由王昕和赖美云共同演唱;插曲《结》,由胡夏演唱;插曲《红尘莫欺我年少》,由希林娜依...
  • 24602
响尾蛇的尾巴为什么会响?尾部响环在摩擦时发出响声
  • 响尾蛇的尾巴为什么会响?尾部响环在摩擦时发出响声

  • 动物(Animal)是生物中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或能够活动之物。而且动物还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比较有名的行为理论是康纳德·洛伦茨提出的本能理论。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4611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斑尾榛鸡为何会处于近危等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斑尾榛鸡为何会处于近危等级?

  •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有这样一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它的名字叫做斑尾榛鸡,它的领地意识非常强烈,尤其是在秋季的时候。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斑尾榛鸡又被称为花尾飞龙、羊角鸡、飞龙,是一种中型鸟类,也是中国的特有鸟类。雄...
  • 10059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白颈长尾雉为何会处于近危等级?
  •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白颈长尾雉为何会处于近危等级?

  •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有这样一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它的名字叫做白颈长尾雉,虽说它的体型比较大,但性格却是很胆小。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白颈长尾雉又被称为横纹背鸡,是中国的特有种。它们的繁殖期是4月到6月,婚配制度是一...
  • 5926
夏朝开国皇帝大禹姓什么 大禹和九尾狐有怎样的联系
  • 夏朝开国皇帝大禹姓什么 大禹和九尾狐有怎样的联系

  • 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
  • 1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