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论篇的精彩文章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
  • 16719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
  • 7040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
  • 19340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
  • 21224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
  • 21062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
  • 22921
《黄帝内经》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
  • 12708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
  • 18366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
  • 7312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原文欣赏

  •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傍各六俞。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直目上发际内...
  • 31751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
  • 30853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
  • 31990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藏皆如此。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
  • 30466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逡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马易御也。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
  • 31788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欣赏

  •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 5144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欣赏

  •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
  • 27561
《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原文欣赏

  •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
  • 18116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
  • 31313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
  • 22789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原文欣赏
  •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原文欣赏

  •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
  • 2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