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咏秋江的精彩文章

林逋《咏秋江》:这首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
  • 林逋《咏秋江》:这首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

  •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林逋的《咏秋江》,一起来看看吧!咏秋江林逋〔宋代〕苍茫沙嘴鹭...
  • 28779
苏轼的《西江月·咏梅》,赞赏了梅的高贵品格
  • 苏轼的《西江月·咏梅》,赞赏了梅的高贵品格

  • 下面小编带来苏轼的《西江月·咏梅》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咏梅(宋)苏轼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妍(yán...
  • 7598
《望江南·咏弦月》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望江南·咏弦月》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望江南·咏弦月纳兰性德〔清代〕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译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详。据词意可知,一日晚,作...
  • 16663
《咏秋兰》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咏秋兰》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咏秋兰静诺〔清代〕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注释长林:指大片的树林,广阔的树林。荒:荒芜。幽姿:谓清幽秀美的姿态。逗:此处有散发、溢出之意。每向句: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
  • 19145
《秋蝉》香江是谁?香江的真实身份暴露了吗
  • 《秋蝉》香江是谁?香江的真实身份暴露了吗

  • 电视剧《秋蝉》正在热播中,网友们在看剧的时候对一些剧情和人物了解并不是很清楚,小编现在就和大家聊一聊。那么剧中香江身份暴露怎么回事?池诚得知叶冲身份了吗?让小编来告诉你们吧。香江身份暴露香江的身份还是被发现了,还好叶冲机智配合香江给宫本演了一出戏。香江最后是...
  • 25396
刘因《秋莲》: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
  • 刘因《秋莲》: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

  • 刘因(1249-1293年),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元朝大儒,理学家、诗人。除《静修文集》外,刘因的著作还有《小学》、《四书语录》(门生所录),《易系辞说》(病中亲笔),已佚。刘因还选编过一本《四书集义精要》,此书今天能见到的版本有《四库全书》影印本(二十八卷...
  • 9907
辛弃疾咏中秋的佳作: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
  • 辛弃疾咏中秋的佳作: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

  •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也是一首咏中秋的佳作,只不过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女子的,这位女子的身份后世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辛弃疾的妻子,有人说是辛弃疾喜欢的一位歌舞女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
  • 6356
李清照的经典咏物词:《临江仙·梅》
  • 李清照的经典咏物词:《临江仙·梅》

  • 下面小编带来李清照的《临江仙·梅》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临江仙·梅(宋)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注释《临江仙·梅》:此首...
  • 14701
辛弃疾的中秋怀人词作:《满江红·中秋寄远》
  • 辛弃疾的中秋怀人词作:《满江红·中秋寄远》

  • 下面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
  • 8339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堪称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堪称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谢逸的《千秋岁·咏...
  • 23897
苏颋《汾上惊秋》: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
  • 苏颋《汾上惊秋》: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

  •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著有文集三十卷,还曾参与修定《开元后格》、《开元后令》、《开元后式》。《全唐诗》收录有其诗作99首。《全唐文》则将其文章编为九卷。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苏...
  • 10482
《西江月·咏梅》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西江月·咏梅》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西江月·咏梅苏轼〔宋代〕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译文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凤栖在寒枝上与绿...
  • 4645
薛昂夫《西湖杂咏·秋》:这首小令想象丰富,意境悠远
  • 薛昂夫《西湖杂咏·秋》:这首小令想象丰富,意境悠远

  • 薛昂夫(1267—1359)元代散曲家。回鹘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
  • 9423
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 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 还不知道: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此诗系《八咏诗》中的第一首,是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沈约任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时所作,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望秋月,秋月光如练。照耀三爵台,徘徊九华殿。九华瑇瑁梁,华榱与璧珰。以兹雕丽色,持...
  • 8925
《咏秋柳》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咏秋柳》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 咏秋柳纪映淮〔清代〕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译文枝头栖息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柳枝不能留住行人来减少人间别离之苦,而柳絮飞舞如雪却使谢道韫咏出佳句。注释秦淮:即秦...
  • 4376
王绩所作的《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是对友人的问候
  • 王绩所作的《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是对友人的问候

  • 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唐代初期诗人,是被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为开创唐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绩所作的《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吧。唱和诗作为古诗里的明星,“出道”的历史还是有些悠久的。这里需要提到成语“一唱一和”,它的原...
  • 18000
《清江引·托咏》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清江引·托咏》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 清江引·托咏宋方壶〔元代〕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注释⑴托咏:以物寓志,托物咏怀。⑵剔秃圞(luán):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⑶是必:一定要。⑷底:同“的”。者:语尾助词。鉴赏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
  • 16087
《望江南·咏弦月》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望江南·咏弦月》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望江南·咏弦月纳兰性德〔清代〕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译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详。据词意可知,一日晚,作...
  • 24887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
  • 晁端礼《绿头鸭·咏月》: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

  • 晁端礼(1046年—1113年),一作元礼,字次膺,澶州清丰县(今属河南濮阳)人,北宋词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词集《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晁端礼的《绿头鸭·...
  • 23305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
  •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

  •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
  • 1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