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谷 >

候馆的精彩文章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鉴赏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
  • 4222
古诗词鉴赏之: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 古诗词鉴赏之: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 下面小编带来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
  • 15447
《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代〕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
  • 10584
宋词之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 宋词之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这首词该如何理解?

  •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代欧阳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
  • 23022
宋代欧阳修的代表作《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
  • 宋代欧阳修的代表作《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

  • 想知道宋代欧阳修的代表作《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吗?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吧。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 28722
宋词之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该词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 宋词之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该词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代】欧阳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
  • 17937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所作,采用写景与游踪相结合的手法
  •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所作,采用写景与游踪相结合的手法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颇高。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欧阳修所作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吧。五代、北宋的词坛上有所谓的“江西词派”,主要代表词人有南唐冯延巳、北宋晏殊和欧阳修等。三者词风...
  • 20080
欧阳修代表作之一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
  • 欧阳修代表作之一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

  • 欧阳修代表作之一的《踏莎行·候馆梅残》好在哪里?这首词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带来详细鉴赏,一起看看吧。词的上片展现了一位孤独行人骑马离开候馆的镜头。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等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
  • 21949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词人欧阳修抒写离情别愁之作
  • 《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词人欧阳修抒写离情别愁之作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 17134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 《踏莎行·候馆梅残》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代〕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
  • 28770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作品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作品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 30706
《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 《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词该如何赏析呢?

  • 【原文】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
  • 25241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人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人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 5486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什么时候开业?展出作品有哪些?
  •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什么时候开业?展出作品有哪些?

  • 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什么时候开业?展出作品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将于本月18号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展出的纪念品共有2000多件,包括像《愚公移山》、《竹石雄鸡》这样的经典之作。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馆内总面积10...
  • 28826
《老酒馆》什么时候播出?在哪个平台播?
  • 《老酒馆》什么时候播出?在哪个平台播?

  •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电特地在八月份播出了一些年代历史剧,《老酒馆》便是其中一部。电视剧《老酒馆》什么时候播出?一共有多少集?在哪个平台播出?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老酒馆》这是一部年代剧,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陈怀海来到东北之后,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
  • 3297
京师同文馆是谁的前身 京师同文馆什么时候建立的
  • 京师同文馆是谁的前身 京师同文馆什么时候建立的

  •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訢和文祥于1861年1月(咸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简介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由英国传教士包尔腾任教习...
  • 22800
箱馆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箱馆战争的背景
  • 箱馆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箱馆战争的背景

  • 被称为明治维新之尾声的箱馆战争(1868~1869,明治元年~二年),以虾夷(现北海道)为主要战场,常被称为日本近代史上首次以海上力量决定胜负的战争。幕末时期海军弘化三年(1846),官员阿部正弘(MasahiroAbe)提出为了保障江户城的临海地带和海岸防卫,必须建造拥有坚固防御能力的军舰,...
  • 15739
古代下馆子是什么样的 单单小小的饭馆就有那么多人伺候
  • 古代下馆子是什么样的 单单小小的饭馆就有那么多人伺候

  • 还不知道:古代下馆子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明上河图的风俗描述现代人吃饭大都讲究的是方便快捷,有时候你从进一家饭店到吃完结账出来,可能只会遇到服务员和送菜员两种人。可是如果你在宋朝下馆子,那可真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宋朝的饭馆能...
  • 22272
馆陶公主活了多久?馆陶公主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 馆陶公主活了多久?馆陶公主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 馆陶公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她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关于馆陶公主的寿命却一直备受关注,这也是许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那么,馆陶公主活了多久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据史书记载,馆陶公主出生于公元前21年,去世于公元6年,享年约45岁左右。这个年龄在当...
  • 17615
成均馆是什么?成均馆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 成均馆是什么?成均馆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 成均馆,朝鲜高丽和李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自高丽忠宣王时(1309年)起,最高学府改称此名。恭愍王时改为国子监,1367年恢复原名。自李朝开国至其末期被正式用于称国家最高教育机构。设专门讲授儒学的明伦堂和供奉孔子的文庙。最高负责人称知事,下设一系列官员,主持文庙的祭祀和...
  • 26868